31年前,台湾宣布开放赴大陆探亲不久,父亲抱憾而终,当年一别成永别
父亲把给大陆写信的二女儿赶出家门,坚持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给予大陆的亲人们物质上的帮助。但不幸的是,他晚年患上了肺纤维化,呼吸困难。易浩文说,父亲患病可能和他一直郁郁寡欢有关。这时候,易浩文的母亲开始放下之前的偏执。
1987年10月,在海峡两岸对峙几十年之后,两岸破冰,台湾宣布开放赴大陆探亲。这对台湾老兵们来说,是期盼多年的梦想。父亲当即给母亲寄去一封家书。那时候,他的病情加重,连下床都困难。回家,已是奢望。
1988年6月,大陆照常收到一封来自台湾的家书,但执笔人已经不是父亲,而是易浩文。在这封信中,易浩光看到了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内容。
易浩光:我在外面给人家做事,回来看到我老妈他们在家里哭,我也不敢问,后来知道是我老爸去世了。我哭了,但我没当着妈妈的面哭。
记者:为什么啊?
易浩光:中国有一句古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一到伤心处还是想流泪,毕竟是我的老爸。如果条件允许,去台湾见他一面不好吗?生的时候不能相见,是最大的痛苦。
记者:他活着也没在你们的生活存在过,他没了也是不存在,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吗?
易浩光:区别很大,我爸每封信都说,“我有朝一日,赴故土,大地生辉”。我们还是希望他能回来,让我们看一下。
70年后,弟弟替父亲回到老家,他老人家的遗愿,我们兄弟共同完成
“有朝一日,赴故土,大地生辉”。父亲的愿望,终究没能实现。父亲临终时,易浩文一直守在他身边,他目睹了父亲最后的遗憾与不舍。他走后,易浩文与大陆继续通信。2003年,易浩文和两个哥哥,第一次在大陆碰面。
记者:真见面那一刻,心里是什么感觉?
易浩文:以前觉得好像童话故事遥不可及,真实发生也蛮高兴的。
记者:亲不亲,虽然从来没见过?
易浩文:没办法,血缘关系你没办法形容,见到之后感情就自然流露,没办法掩盖的。
易浩光:那个时候我老爸写信讲了这个浩文,我就知道他是我的弟弟,中国有一句古话“打断骨头连着筋”,是亲兄弟。
2009年,易浩光的母亲在儿孙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开人世,享年83岁。她等了大半辈子,终究没能再见丈夫一面。易浩光知道,母亲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他们兄弟俩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父亲。
2018年4月,易浩光和弟弟易浩明参加了“跨越海峡的团聚”寻亲活动,与其他25个家庭一起奔赴台湾寻亲,抵达台北后,易家兄弟第一时间就去祭拜父亲。
在台湾,他们还特地要求去看看父亲曾经住过的家。“桃园县陆光五村3号”,每封家书上的地址,是父亲留给易家兄弟最深的记忆。带他们去旧居的,正是当年写信埋怨他们的二妹易若莲。过了这么多年,她早已理解了父亲。
易浩光:我们这次去台湾,我们比其他人幸福,为什么呢?和我们一起过去的,他们有的连亲人的连骨灰都找不到,我那边还有四个弟弟妹妹,大家都说我幸福。
当年,父亲去世时,交代给易浩文两件事:继续与大陆保持通信;如果两岸统一,把他的骨灰送回湖南老家。父亲去世之后,易浩文一直想着父亲交代他的这两件事。2018年4月,大哥来台湾祭拜父亲时说,自己年龄大了,这第一次祭拜父亲,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大哥的话触动了易浩文,他觉得是时候替父亲达成最后的心愿。4个月后,2018年8月,易浩文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第一次回到湖南老家。
易浩文:这一次来最主要目的就是看父亲在家乡葬的地方,研究一下什么时间把他的骨灰带回来。如果他的骨灰回去,不管我在不在,他们都可以祭拜父亲。父亲的老家有一村庄的亲人,他也不会孤单。
生不能与父母妻儿相见,死后魂归故里。对父亲来说,历史造成了他一辈子的伤痛,如今分隔两岸的后辈们跨越海峡团聚在一起,尽力去弥补父亲当初留下的遗憾。而对易家兄弟来说,能与兄弟姐妹团圆,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