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一身轻松。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引进高科技人才,进行全流程生产工艺升级。仅2018年就投入研发经费6.4亿元,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联合研发出全国领先的抗震耐腐蚀钢材专利技术,生产工艺更先进,产品质量更高端。去年实现产值约240亿元,位居广西民营企业第一。
杨远艳认为,科技企业创新项目多、专利级别高,今后要加强与税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助力精准服务企业减税降费,并通过联合开展培训、联合入户辅导等方式让更多企业了解并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断扩大企业减税降费的受益面。同时,她也会当好联络员,多了解企业心声,积极反映诉求,通过有效途径向有关部门呼吁,让更多减税降费政策精准落地。
改善民生
村里建起“幸福家园”
支持民办医养一体化机构
本报记者 马跃峰
“让村民老有所养,政策实打实,乡村变化大。”河南省沈丘县李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代表说。
在李寨村敬老院,刚过午后,“五保”老人王永康便早早来到娱乐室。“两点半放电影,来晚了就没有好位置。”老人说笑间,找了个靠前的位子坐了下来。过去,村民别说看电影,想打牌都难:一没场地,二没玩伴。
敬老院位于村委会后面,乍一看,像一所农家别墅。院内孝道文化墙粉刷一新,一座两层仿古小楼别具特色。走进客房,地砖干净得能照出人影。李士强介绍,这里条件好、干净,人多、热闹。院里卫生室有专职医生,定期给村民体检,有个头疼发烧的小毛病在这就能解决。
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李士强说,去年县里和村里共同出资,建起这个敬老院,成了村民的“幸福家园”。“我们聘请6名专业服务人员,免费集中供养五保户、单身老人、残疾人等人群,目前有18户入住。”李士强说。
今年李士强最关注的问题仍然是农村养老,他建议政府扶持民办医养一体化养老机构。“养老、就医涉及面广,政府兜底养不起;长期扶持,社会资本做不起;居民收入有限,普通家庭花不起。”李士强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将民办医养一体化养老机构确定为医保定点单位,减少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拓宽资金来源,在民办养老机构的贷款支持方面予以倾斜,“让农民老有所养,日子才会越过越甜!”
生态建设
荒漠长出绿色产业
推广有机肥政策落实处
本报记者 朱 磊 刘 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变绿了、变美了。”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蒋齐委员说。
去年6月,蒋齐在中卫市沙坡头区考察一个移民新村,“一进村口让人眼前一亮,绿树成荫,路面整洁。”蒋齐介绍,一边是黄色沙漠,一边却在黄沙中长满了茂盛的绿色植被。将麦草扎成一米见方的方格扎进沙子里,固住流动的沙丘,在麦草方格里播种草籽、树籽,让绿色生命扎根沙漠。沙化土地较严重的南山台子,打造了16万亩枸杞、苹果、红枣等生态经济林,大漠、黄河、绿洲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宝藏。
蒋齐认为,生态宜居是农村产业兴旺的绿色保证。这些年通过农村污染治理、厕所革命等一系列治理工程,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农村环境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养殖排污,“有些养鸡的大村,一天的排粪量按吨记,农民钱包是鼓了,环境不能拖后腿。”
今年蒋齐专门就有机肥料方面带来了建议,他认为,需要在提升地力上采取一定措施,使用有机肥。而推广和鼓励使用有机肥,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关注农村环境,就是希望绿水青山能够永驻,让每一代人都能看见农村的魅力。”蒋齐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