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肩负特殊使命的英雄,一次次穿梭在灾难的最前线,用娇小的身躯在废墟瓦砾中寻找生的希望,它们就是——搜救犬。3月10日,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中咀村的青海高原红星灾难救援搜救犬训练中心,西海都市报记者见到了被称之为“废墟天使”的搜救犬,而在这些搜救犬的背后,有一群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民间志愿者,他们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是舞蹈演员、有的是警察……
在四面环山的中咀村训练中心,记者见到了负责人朱勇和可爱的志愿者们,他们身着作训服,正在院子里训练搜救犬。
这家搜救犬训练中心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志愿者服务为原则的纯公益性训练机构,说起驯犬的经历,52岁的朱勇感慨万千。因父亲是军人,朱勇自小就接触军犬,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种有灵性的动物。喜欢归喜欢,长大后,朱勇也和其他人一样,找了一份按部就班的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1999年,在一家物资公司上班的朱勇,被派往日本培训。在日本,朱勇看到那里的导盲犬给盲人带来了很多便利,他就趁着周末休息,到导盲犬培训基地当志愿者,学习对犬只的训练和管理。
2002年,朱勇辞掉工作,走上了专业训犬之路。后来,他训练了几只搜救犬,并取得了三级宠物驯导师的证书,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民间驯犬师。“据我所知,我是青海唯一的民间专业驯犬师。”朱勇自豪地说。
但是,驯犬的路不是一帆风顺。朱勇最先在自家小区的地下室养犬,因为他训练的大多数犬只属于大型犬,带出去让邻居害怕,邻居们对他很有意见,不时投诉到物业和派出所,相关部门也不止一次找过他。朱勇说,他养的狗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不会乱叫,上厕所也是定时定点排队上。但考虑到邻居们的情绪,他买了一辆面包车,让狗住在车上。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2014年,朱勇在长宁镇中咀村建立了训练基地,并正式注册。与此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志愿者的加入。15岁的王馨儿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双休日或是寒暑假,王馨儿就会去训练中心,在朱勇的指导下,训练搜救犬。别看王馨儿年龄小,训犬可是有模有样。王馨儿说:“训犬的这几年,让我成长,还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狗是人类最好的伙伴,跟它们在一起的时候。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刻。”
53岁的王萍是名舞蹈编导,2013年接触到搜救犬,并加入了搜救犬训练中心民间训导员的行列,而且目前还是训练中心的常住人员。在这个山村里,王萍和另一名志愿者吃住都和搜救犬在一起。除了每天的常规训练之外,王萍和其他志愿者还要一起打扫犬舍、喂犬、做防疫等工作。很多人都问王萍,一个学艺术的,怎么会每天脏兮兮地待在犬舍里,王萍笑着说:“其实训犬和舞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训犬也是需要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从刚开始训犬的一张白纸到现在的朝夕相处,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净化,希望我以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训导员。”
目前,训练中心有30名志愿者。朱勇告诉记者,搜救中心的80多次救援任务全是公益性的,每次的救援花费都是志愿者们AA制来承担。但是,平时搜救犬每天的花费非常大,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搜救犬,能有更多的志愿者捐助搜救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