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OK老师”许锐锋的毕业第一站:山区支教

2019-03-29 14:03:15

许锐锋和孩子们

  1995年出生的许锐锋是支教队伍中许多人熟知的“许师兄”。支教期间,他每周上29节课,创下一年上课超1100小时的纪录。因出色的教学成果,前不久他还为新一批的支教老师分享授课经验。

  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毕业后,有志于基层工作的许锐锋加入了“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来到家乡潮州的下寨小学,承担六年级数学、美术、信息、思想品德课,以及一二年级的音乐和体育课。他依靠自身努力,让学生们的成绩大幅提高。

  下寨小学的硬件设施让他感到很意外,“居然有可以触屏的显示屏和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只是学校只有89人,每个年级一个班,总共7位教师,平均年龄超过50岁,一个都不会用这些设备。许锐锋是学校少有的年轻面孔。尽管此前没有支教经历,但许锐锋特别喜欢琢磨方法。第一天上课,他就给自己取了个绰号“OK老师”——“我和你们哥哥差不多年龄,在别的老师那不OK的在我这里OK”。

  “OK老师”办法多

  为了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许锐锋还想出了一整套奖惩办法。“上课每回答一个问题,就奖励一个小星星。五个星星可以换卡片,集齐卡片到期末就可以换礼物。”而平时做好事、值日清扫卫生,甚至指出作业批改错误等,学生也能受到奖励。但像迟到旷课、打架则会相应扣除奖励。

  孩子开心之余,成绩仍然不可放松。作为毕业班的数学老师,许锐锋肩上的担子不小。

  刚开始,他“没法想象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差到这种地步。”——“我问他们2乘4等于多少,很多人不知道。然后我问6+8等于多少,有些人报12、17,想半天,没有几个答得对”。许锐锋很快意识到没法按照统一的方法教学。

  按照许锐锋第一次摸底考试的评估,学生被分成了3组。每次下课,他都会在黑板上布置三份作业。“不懂九九乘法表的做一份,四五年级知识不懂的做第二份,剩下的人才会安排做当天上课的内容。”他还为此买了三种不同的作业本分发给学生。

  1个学期后,整个班的数学平均分提高了十几分。第二个学期的第一次月考,他班上的学生再度考得满分。毕业时,他带的16名学生有4位考上了县重点中学,成绩和县重点小学并列第一。

  捍卫学生的尊严

  许锐锋明白,只有让学校、家长和支教老师形成合力,才能使支教成果最大化。“落后的不是教育环境设备,而是师资、当地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

  当地家庭的家长以外出务工为主,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顾。

  为此,许锐锋在课间和学生们聊天了解个人情况,中午和下午饭后,他就去做家访,“有些家长在外打工,但特别溺爱孩子,给孩子买手机玩游戏;有些学生家徒四壁,吃都吃不饱。不重视教育的情况很普遍。”

  这让他更全面地思考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因人制宜地引导孩子。有次,一个学生在考完的数学试卷上自己签了名,怕挨打不敢给家长看。许锐锋就跟学生约定,“只要提前跟我讲,不签字也可以”。后来,这个学生的成绩进步很大,许锐锋特意用红笔感叹号标出来,鼓励她回去试探下家长的心情,说被老师表扬了,再拿去签字。“她很开心,但第二天,她在座位上哭着说试卷被爸爸烧掉了,我当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许锐锋有些无奈,“只能慢慢引导吧”。

  新学期伊始,他鼓励孩子上台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一个孩子想了很久说希望爸妈不要经常吵架。”许锐锋说,听到这话忍住没掉眼泪。

  尽管这个学生也有些劣迹,但许锐锋一直在想办法开导。有回他在学校看见家长当着很多老师的面骂她,许锐锋心里斗争了好一会,还是忍不住上前交涉,他说:“我小时候也偷过爸妈的钱,偷过东西,我敢承认也敢改。十二三岁的小孩子有什么丢你脸的。”

  每个月,他都鼓励孩子给他写信。他说:“我经常想,一年的时间能为学生带来什么。作为一个老师,已经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变得更好,懂得做一个好人,就问心无愧了。”(杨逸男)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专家型工人李斌:站着是柱,横着是梁

  • 热点人物

    2018年度十佳“科苑名匠”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林永健:为“预备开始”而生

    林永健听见“预备开始”,就像战士听见冲锋号,立刻兴奋起来,仿佛“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推着”,瞬间变成了戏中人。于是,你就会看见朱一刀、刘魁胜、王贵、大庄、马文、王土地、谭忠恕、天津大姐等人纷纷向你走来。

  • 全国冠军赛:孙杨获男子800米自由泳冠军

    3月27日,在青岛举行的2019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世锦赛选拔赛男子800米自由泳决赛中,浙江队选手孙杨以7分48秒03的成绩获得冠军。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闫小兵:找回儿时哈密瓜的味道

    闫小兵从小在哈密瓜的主产区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三塘湖镇长大,上世纪90年代起父辈开始大面积种植哈密瓜,三塘湖瓜甚至得过“哈密瓜王”的头衔。可如今,闫小兵每次回乡都发现,自己再也找不到儿时的哈密瓜味道。

  • 柳传志:产业报国是我毕生的信念

    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办公室里,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指着墙上的书法作品说:“产业报国是我毕生的信念。”这幅书法作品已经悬挂多年,由书法家沈鹏先生创作,既包含了公司的愿景,更包含了柳传志本人的理想——以产业报国为己任。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