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海蛟:用梦想与坚持致敬青春
从“残疾人、独臂少年”到“残奥会运动员、世界冠军”,徐海蛟从一个完全不会游泳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在各项赛事中摘金夺银的游泳健将。“这一路走来,自己始终相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徐海蛟说。
-
90后说唱歌手:听好了,这才是中国!
我是新青年,王梓鑫,一名90后说唱歌手,来自“天府之国”成都,是说唱组合“天府事变”的队长。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样一个事件,这个名字只是希望用我们的方式,让中国的说唱有一点小小的改变。
龚约西在打开表盘。
龚约西在店里研究手表。
一对老夫妻特意来找龚约西修表。
维修台里修表所需零件和工具。
2018年11月6日,位于江西赣州市章贡区北京路大华钟表店内,已经70岁的龚约西伏在案上,眼戴放大镜,左手拿着一块表芯,右手捏着一把镊子,娴熟地拆装着一块表。“滴答滴答……”指针的转动声时时萦绕在耳边,似乎在讲述这位老师傅42年如一日的修表人生。
龚约西每天的生活都与钟表有关,他与钟表的情缘来自上一代。他的母亲原是专业钟表修理师,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也喜欢摆弄钟表。1976年,作为下乡知青返乡的龚约西来到赣州市二轻钟表厂解放路门市部当学徒,从此便再没离开过钟表这一行。 刚开始,龚约西跟着师傅从最基础的盘游丝、戳把杆、做摆轴、补齿轮等基本功学起,练了整整3年。1979年,龚约西以过硬的技术,顺利通过钟表厂组织的学徒考试,正式出师。意味着从此他开始拥有自己的修理台,可以独立修钟表了。 龚约西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表开始普及,修表行当的生意红红火火,修表工们根本不愁没表修。到了上世纪90年代,钟表业受到冲击,修表匠纷纷转行,到如今,像他这样的老师傅已很难见到。 龚约西虽然已经70岁,可依旧眼神锐利、手指灵活。他拆一节表带仅用3秒钟,拆一块手表只用时40秒。 如今,复活一块坏表,是龚约西最大的乐事。龚约西说,他已不记得42年来有多少块表在他手里“起死回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家戴的大部分是国产表,因为配件少,拆开一看基本就知道是什么毛病。后来,买进口表的人多了,配件也更多了,技术更要过硬。但修表这一行,活到老、学到老,表的结构各不相同,功能也越来越多。”龚约西说,永远有未知的钟表在等着他,这是对他的挑战。 现在,龚约西每天大约修四五块表。龚约西说,修表几十年,低到几元的电子表,高到10万元以上的名牌手表他都修过,从来没有哪位客人说他要价高了。熟人修表,如果只是小毛病他都免费,除非需要换零件。 龚约西觉得,现在大家戴表大多是起个装饰和表明身份的作用,手表比较贵重,这就要求修表师傅除了要有经验、技术外,还要胆大心细。“一不小心就可能弄坏,有的表价值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谁赔得起?”龚约西说。
修表几十年,龚约西一直保持着好口碑,找他修表的人很多。“从27岁到70岁,我和表的感情很深。”上了年纪的龚约西觉得晚年还能干最爱的行当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唯一遗憾的是,到现在也没能收到一位年轻徒弟,把自己毕生的技艺传授给他。“我不怕别的,就怕这老手艺失传。” 刘 青摄影报道(中经视觉)
从“残疾人、独臂少年”到“残奥会运动员、世界冠军”,徐海蛟从一个完全不会游泳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在各项赛事中摘金夺银的游泳健将。“这一路走来,自己始终相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徐海蛟说。
我是新青年,王梓鑫,一名90后说唱歌手,来自“天府之国”成都,是说唱组合“天府事变”的队长。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样一个事件,这个名字只是希望用我们的方式,让中国的说唱有一点小小的改变。
1997年1月26日,临近年关,一向温暖的连云港也飘飘洒洒地扬起了雪花。谢芳丽彼时正就读于连云港职大电子计算机专业,由于成绩优异、能力突出,她曾多次获得优秀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性格要强的她还打算毕业后南下深圳闯荡,创业、成为“女强人”是18岁的她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
3月26日,重庆,长江之上货轮不停。滚滚波涛中,重庆民生公司的两艘滚装船拔锚起航,载着1800多辆汽车驶向下游。时间回到35年前,长江却是另一幅景象。那时刚刚改革开放,长江船少货少。怎样让这条黄金水道繁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