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大丽在IPSF第二届中国钢管运动锦标赛上作为表演嘉宾进行压轴表演
每次观看戴大丽的表演,总能令人心神旌荡,对生命充满信念和力量。——新华社
“我从来没觉得我老了,年龄的确不是我进步的障碍。我今年的表演比去年难度更大,我一直在进步,我觉得自己很不简单。”——戴大丽
73岁的戴大丽双腿并拢,身体笔直舒展,绕着一根钢管开始做旋转。灯光照射下,她还没来得及脱下的粉灰交杂的表演服发出点点光芒。
同一根钢管下方,刘宜昕正随着戴大丽一起做“铅笔转”动作,她扎着一条麻花辫,穿着后背印有CHINA字样的红白运动服,动作并不标准。“加油,别掉下去!”戴大丽鼓励着力气尚小快坚持不住的刘宜昕。台下看到这一幕的评委和选手也爆发出一阵加油呼喊。
7月14日,IPSF第二届中国钢管运动锦标赛在北京落幕,戴大丽成为压轴表演的嘉宾。来自成都的她,是全场年纪最大的钢管运动员,此次作为表演嘉宾而来。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
伴随着悠长的音乐,戴大丽起身发力,缠绕在一根4米多高的钢管上做旋转。她的身体在距离天花板不远处如波浪般起伏舒展,脚尖指向天空,形成完美角度,然后回到地面,双腿笔直,足尖微踮。
这天是7月11日下午3时许,距离比赛开始还有两天,为了有一个完美状态,最近一个礼拜,戴大丽每天下午都会来舞蹈室练习三四个小时。在此之前约一个月,戴大丽接到组委会担任表演嘉宾的邀请。
去年5月27日,戴大丽在IPSF中国首届钢管运动锦标赛中,开场表演了难度极高的速降:用双腿把自己固定在4米多高的钢管上,在1秒时间里速降到离地面1米左右的位置,再稳稳停住。在完美结束了一系列表演动作后,她斩获了50岁以上年龄组冠军。今年虽是表演嘉宾,但戴大丽却觉得压力比参赛时更大。“前者代表的是整个比赛,现场有很多来自日韩的高手,我不能给咱们中国人丢脸。”戴大丽告诉记者。
戴大丽回忆,表演当天,当主持人介绍她的年龄时,现场的欢呼声甚至盖过了主持人的报幕声。表演过程中,时不时有来自日本、韩国的高手为她喝彩鼓掌,还有人站起来为她加油。
在任何场合提及年龄,戴大丽总是骄傲地说:“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我们中国老人的风采,我很自豪。”
“我会跳到跳不动的那天为止”
退休前,戴大丽在新华书店机关发行部工作。八年前,为了打发退休生活,65岁的戴大丽听从女儿的建议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无意中发现一群年轻人在一个单独的舞蹈室里跳钢管舞,“有身体柔韧之美,也有力量技巧之美,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刚开始学钢管运动时,戴大丽的家人不是很支持,但后来女儿看到她“把自己的老年生活安排得这么巴适”,身体也越来越好,就全力支持她。
初学时,由于患有腱鞘炎,戴大丽的手容易发麻,也很难上钢管,即使有教练帮助爬上去,也只能坚持一两秒,普通年轻人几天就能学会的动作,她起码要练一两个月。为此她不断练习,每周去健身房三四次,每次训练都要三个多小时。她常将自己练习的过程拍下来,寻找动作瑕疵,再反复训练。她甚至在家里安装了一根钢管以方便随时训练。
多年下来,戴大丽身上留下了很多瘀青碰伤,但不断挑战新的动作却让她乐此不疲。“钢管运动最吸引我的是它有技巧,攻克一个新的技巧时会很有成就感,累、痛、汗水,都是值得的。”
带着“中国年纪最大的钢管舞者”标签,火了后的戴大丽频繁接到媒体采访、广告拍摄、公益宣传等邀请,她常在朋友圈分享拍摄时的视频。
“钢管运动是一项健身运动,和别的舞蹈相比,它就多了一根钢管做道具。我是在追求自己热爱的运动,我会跳到跳不动的那天为止!”戴大丽说。
“终有一天人们会改变对钢管运动的偏见”
戴大丽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中国最老的钢管舞者,之后的目标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些梦想都一一实现了。在逐梦路上的意外收获是,她对钢管运动的坚持热爱,不自觉引导了更多人加入这项运动中来。
戴大丽提到,八年前刚接触钢管运动时,成都几乎没有老人愿意尝试这项运动,她总是独自行动,“有时候也会觉得孤单”。现在舞蹈室里50来岁的钢管舞者也逐渐多了起来,她还将受自己影响爱上钢管运动的8岁干孙女儿诗诗收为关门弟子,今年十月,戴大丽将带着诗诗参加比赛。“我相信终有一天人们会改变对钢管运动的偏见。”戴大丽说。
五岁半的钢管运动员:六点起床练早功
当戴大丽早上在手机上翻看人们对于她钢管运动的评论时,千余里之外的河南安阳,刘宜霏、刘宜昕两姐妹已经起床,在家中的钢管、吊环上训练了三四个小时——临近比赛,两姐妹每天早上6点就会起床练早功,吃过午饭后会去舞蹈室,一直练到晚上十点左右收工。
五岁半的刘宜昕是此次比赛中年纪最小的运动员,学钢管运动约一年,她的姐姐刘宜霏已九岁,学习钢管舞已两年有余,每次比赛,两姐妹都会一同参加。
刘宜昕刚被送进陈冲国际空中舞蹈学院时只有四岁半,那时她是整个学院里年纪最小的孩子。教练陈冲回忆,刚开始刘宜昕只在寒假时每天陪着姐姐来舞蹈室玩儿,后来在2017年的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快乐大巴》栏目组导演给他连线,想找几个孩子上节目。那天正好刘宜昕也在,他顺便给导演看了看这孩子。“导演问一句,她嘴里能蹦出五个答案,能把提问的人说得问不出来,把导演逗得合不拢嘴。”陈冲笑着说,当时导演问她会不会跳钢管舞,她答了句会,然后立马上杆开始跳,“她那时就会几个简单动作”。就这样,刘宜昕被导演破格录用,直接上了节目。
“这孩子有天赋,也特别幸运。”刘宜昕的爸爸刘书彬回忆起这件事,也忍不住笑了出来,“当时陈冲老师给我说这事儿的时候我刚下班,当时还懵了,一个劲儿问是不是真的。”后来,刘书彬带着自己的小女儿上了节目。
事实上,最初刘书彬是反对孩子学钢管运动的,他说自己是个“很传统的家长”,对钢管运动比较抵触,“还是有偏见”。
真正让刘书彬改观的,是在2018年,他陪大女儿去天津参加某钢管舞公开赛,女儿下场的那一刻刚好是评委公布分数,女儿得了该场比赛吊环冠军,他激动地哭了,“当时觉得女儿太不容易了。”
刘书彬提及有一次大女儿学会一个新动作,在舞蹈室里展示给他们看,结果不慎从钢管上摔落,下巴缝了16针,第二个礼拜孩子下巴包着纱布还要去练习。“我被大女儿感动了,她对钢管运动的爱深入骨髓,孩子这么刻苦,家长不能把孩子的梦想断灭了。”刘书彬说。
和姐姐的沉稳不同,在刘书彬和陈冲眼里,妹妹刘宜昕都是“调皮、活泼、好玩儿”的。“刚开始二丫头怕吃苦不想学,后来看到姐姐拿奖、上电视、出成绩了,就也想学了。”刘书彬说。
因年纪尚幼,刘宜昕也常常显露出小孩子的天真:当动作不如姐姐时,会耍小脾气哭,偷懒时也会装病请假。“但她发挥‘稳定’,几乎每次比赛都得第二名,所以我们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刘二’。”陈冲笑着说。
在上学期间,每个周末下午两姐妹都会去舞蹈室练习四五个小时,“每次都是舞蹈室里最后离开的”。在备战期,面对高强度训练,妹妹身体有些吃不消,姐姐也会鼓励她坚持。刘书彬告诉记者,他不希望浪费孩子的天赋,也与孩子沟通过,希望以后有机会送孩子进北京舞蹈学院,“走专业路线”。
“以前我认为钢管运动就是迪厅里的热舞,看了孩子演出后才知道,钢管运动和体操类似,是一个很正能量的运动。”曾反对孩子学钢管运动的刘书彬,现在每天都会接送孩子去舞蹈室练习。
越来越多的家长像刘书彬一样正在改变对钢管运动的看法。“最初提起钢管运动,家长都不能接受,所以学院里还是成人学生多一点。但近年来,小孩越来越多,他们都特别努力。”陈冲所在的舞蹈学院,就河南校区而言,学员的平均年龄在4-55岁之间。“钢管运动是一项全民健身的运动,我们也在为推广这项运动努力。”对刘氏姐妹和戴大丽而言,这个暑假依然属于她们热爱的钢管运动:除了刚刚结束的锦标赛,还有两场比赛等着刘氏姐妹。(实习记者 彭祥萍 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