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多种多样的夜间消费背后有他们奔忙的身影——

看,点亮夜经济的打工一家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子谕
2019-08-29 08:51:58

  近段时间,在各地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北京、上海、济南、天津等城市相继点亮夜间经济,从旅游、餐饮、文化、交通等多维度发展、探索夜经济这片蓝海。

  夜间消费的繁荣激发新的商业活力,中小商户迎来夜间生意的高峰。与此同时,支撑起夜经济繁荣的还有那些从事服务行业的打工者。夜经济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他们怎样为夜生活的丰富而奔忙?近日,《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来京务工多年的一个3口之家,他们是繁荣夜经济背后打工者的一个缩影。

  一家人的工作时间都延长了

  来自河北的林惠芳在位于北京市大望路的一家烧烤店做服务员,店里今年夏天的生意格外好,以往店里暑期夜间营业额占全天额度的三分之二。自从今年5月延长营业时间至凌晨2点以后,店里夜间营业额比重曾经一度超过了全天的四分之三。

  林惠芳全家都在北京打工,为了使“一家人都要整整齐齐的”,她搬离了员工宿舍,和丈夫、儿子共同租住在通州。然而,5月的一个晚上,店里开例会,老板突然宣布要延长营业时间,这打乱了林惠芳的计划。以往晚上10点就可以下班回家,现在要到凌晨2点才闭店。

  “前一天晚上宣布,第二天就要延长营业时间,太突然了,我们都还没做好准备。”烧烤店老板不得已为大家重新排了班,晚上下班的员工可以第二天中午过后再上班。

  林惠芳的丈夫李建华在一家KTV的停车场工作,平常的工作是负责代客泊车,偶尔客人喝多了还要帮忙叫代驾。这里通宵达旦地营业,夜间更是人头攒动,通常李建华下班的时候已经是下半夜了。

  在一家中等规模的健身房做教练的儿子李斌近来也开始上夜班了。考虑到部分会员可能有夜间消费的需求,健身房老板开始在6月中旬尝试24小时营业,李斌则需要和同事们轮流通宵值夜班。

  几个月来,虽然住在一起,一家3口也只有在李斌不上夜班的晚上才能凑在一起,但也很少有时间沟通交流。当林惠芳回到家时已经是凌晨3点了,李斌早已进入梦乡,她和丈夫简单洗去一天的疲惫后也就入眠了。

  收入高了回家成了难题

  “生意是挺好,但也真的累。白天活儿不是很多,来店里的几乎都是游客。”林惠芳告诉记者,从晚上五六点开始,游客、上班族、附近居民都扎堆出来觅食。尤其到饭点的时候,店门口为客人候位而准备的塑料椅子根本不够用。林惠芳一边张罗着给客人打票取号,一边说道:“你看这才5点半,候位的已经排了17桌。现在生意实在太好了。为了让大家少排队,我们暂时取消了app网上订位的功能,来晚的客人就只能排队等候了。”

  白天客人少的时候,林惠芳就在内厅跑堂,下午四五点以后她就专门在门口负责帮客人取号,引导客人候位。“这两个月奖金也多了不少,如果生意能一直这么好该多好。”

  收入提高的同时,也给林惠芳带来了另一个难题。以往晚上10点下班后,林惠芳都是坐地铁回家。烧烤店延长营业时间后,下班怎么回家成了林惠芳最头疼的事。

  “下班晚时,地铁公交都停运了,现在只能骑电瓶车上下班。”说到这里,林惠芳似乎有一点得意。刚开始的时候,儿子或者丈夫会骑电瓶车来接她下班。后来儿子要上夜班,而对于丈夫来说,半夜来回骑行30多公里,53岁的他身体还是有点吃不消。于是,林惠芳只能自己学着骑电瓶车。“我一个早上就学会了骑电瓶车,二手市场买的电瓶车只花了1500元。”

  公共交通工具夜间运营时间短,线路、班次少,发车间隔长,这成为不少城市在发展夜经济过程中共同的痛点。记者注意到,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近期都相继调整延长了部分地铁、公交线路运营时长,以方便群众夜间出行。

  “还是希望地铁能够再延长运营时间,地铁又快又方便,出了地铁我就能骑自行车回家。”林惠芳告诉记者,“每天骑电瓶车上下班真的很累,半夜一个人骑十几公里,心里还是毛毛的。”有几次下班实在太晚,林惠芳都是直接和衣睡在店里。

  只想和家人好好生活

  凌晨2点的健身房里,零零落落有七八个会员在做一些简单的有氧练习和器械训练,只有一位会员选择上付费的私教课,这对于一家拥有900多名会员的健身房来说比例并不是很大。

  正准备通宵上夜班的李斌拿出手机打开了游戏,虽然他对健身房是否有24小时的营业需求表示怀疑,但仍然要坚守岗位。

  “夜间还是会有人来健身,有次上夜班,我遇到一个凌晨4点多来健身的会员,练到天亮才走,不知道他是刚下班还是刚起床。”李斌说到这里笑了笑,“改为24小时营业以后的2个多月来,我还没遇到过半夜来上私教课的。半夜健身本来对身体也没多大益处,老板可能是想用24小时营业的噱头吸引更多人办卡吧。”

  李斌表示,自己看到过关于夜经济的新闻报道,在他看来,健身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半夜来健身的人毕竟还是少数。“但都是老板说了算, 既然向会员承诺了24小时营业,我们就必须得来上夜班。”

  而对于林惠芳来说,什么是夜经济,有什么样的政策和自己并无太大关系。她表示,除了吃饭和坐车,其他的行业平时也接触不到,看展览、看电影等娱乐活动也和自己的年纪、收入水平不匹配,工作时间变长、收入增加才是她所关心的。“现在工作待遇还不错,虽然辛苦也暂时不考虑离开。我就想能一家人在一起好好生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夜经济等促进消费举措的带动,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4%。《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每天23点到24点,超过83%的口碑商户还在营业;24点之后,仍在营业的口碑商户比例超过60%。

  (应采访者要求,以上名字均为化名)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扎根西北,见证新疆...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高铁医生”的骄傲...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40度高温“点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施克松:延续百年水仙传奇

    在中国,以福建漳州和上海崇明的水仙最为有名。近几年来,崇明水仙重回市场,在各大花市深受市民喜爱,这其中离不开上海工匠、崇明“施家花厢”的后人——上海崇明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施克松的不懈探索与努力。

  • 职场作家七芊:教职工选“赛道”的“90后”

    “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高速发展的行业,纵有千千万万条道路,但适合你的路只有一条。”这是“90后”职场作家七芊在今年上海书展中信出版社为其新作《选准赛道再奔跑》举办的发布会上所做的分享。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