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贺星龙:乡村医生的赤子情怀

2019-10-11 07:44:33

  贺星龙 资料图片

  “感谢党和国家给我这么一次无上荣耀的机会。当国歌奏响时,现场十几万人一起高唱国歌,我非常激动和自豪,眼泪都出来了!”作为观礼嘉宾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回来后,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乡村医生贺星龙在给乡亲们看病之余,总会抽空给大伙讲述大会的盛况。他说:“我能受邀到现场参加这样的盛典,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一定要坚守乡村医生本色,做好乡亲们健康的守护者。”

  带着激动的心情,贺星龙回到村里的第二天一早就来到村里一个五保户老人家中,给老人检查了身体。看到老人家里电视接收器信号不好,就主动帮老人调试一番。调好后正好在回放大会盛况,贺星龙又结合自己在现场的感受,给老人讲了起来。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19年来,贺星龙信守“24小时上门服务”的出诊承诺,只要一个电话,保证随叫随到,在大山深处用行动抒写出一名乡村医生的忠诚与担当。正如他今年6月20日在大宁县党员教育实践基地的党内政治文化主题教室里,给党员干部们讲党课时说的一样:“我家周边28个山村的村民,不管谁身体不舒服了,只要打个电话,不管路有多远,多难走,我都会骑着摩托车,上门去给他们看病。这么多年来,我虽然受了很多苦,吃了一些亏,流了一些汗,也没挣到啥钱,但我不觉得有什么!因为我‘活’下了黄河边4600多位老百姓的心,我感觉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就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原本,贺星龙有两次走出大山的机会:一次是运城卫校毕业后,可以留在当地当一名体面的城市医生;另一次是在大宁县医院实习期间,医院相中了他,实习结束后可以在县城医院工作。在别人看来,这是求之不得的好机会。贺星龙却作出了令人意外的选择,回到了黄河岸边的乐堂村,成为一名乡村医生。这一年,他刚满20岁。“这不是冲动,出去前就想好了要学医,学成了一定要回来。”19年后,说起自己年轻时的选择,黑痩的贺星龙眼神里没有丝毫迟疑。

  一孔窑洞当诊所,一辆摩托伴出诊。“村里没有现成的诊所,常备的药品在村民家也不多见。”在贺星龙离开的几年,村里的医疗状况并没有改变多少。贺星龙把自家的一孔窑洞改成了诊所,卖掉了仅有的两只母羊,加上卖玉米的400多块钱,凑了960块钱,买回来几件医疗器具和一些常用药。乐堂村有了诊所和医生的消息随即在四邻八村传开。可沟壑阻隔了村落,出行不便。一次到邻村急救的经历,让贺星龙觉得仅靠双脚在路上耽搁的时间太多了,第二天,他便从县城废品收购站买了一辆旧自行车。没过多久,贺星龙又从信用社贷了4000多元买了一辆摩托车。

  从此摩托车的声音响彻大山,给村民服务是快了,贺星龙的危险却增加了不少,他记不清在雨天雪地里摔了多少次,自己受过多少次伤。严重的一次,贺星龙的右脚踝关节被摔骨裂,但他忍着疼痛,依然坚持出诊看病。交代完注意事项临走时,贺星龙总会叮嘱:“大病赶紧看,小病不能拖,随时有情况随时打电话。”慢慢地,村民们小病不用看、大病往后拖的习惯改变了。“有个轻微头疼脑热的也打来电话问询。”贺星龙说。

  “您好,为了百姓就医方便,贺星龙医生对各村常见病提供24小时上门服务……”这是贺星龙在2006年开始设置的彩铃声音。行医19年来,贺星龙不论风雨冰雪,24小时待命出诊,服务方圆28个村的村民,行程40多万公里,骑坏了7辆摩托车,先后背破12个行医包,磨烂了数十双妈妈纳的千层底布鞋,出诊次数达17万多人次,对于低保户、五保户等贫困家庭患者免费贴补药费达4万多元……

  (本报记者 李建斌)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李方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聚焦“绿色生态工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云端里的“大国重器...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柯洁入读清华后的首秀 被这位小姑娘“抢了风头”

    整个9月没有参加一场等积分赛的柯洁九段,将于10日揭幕的梦百合杯上迎来他入读清华大学后的首场正式对局。然而在9日的抽签仪式上,年仅10岁的日本小棋手仲邑堇却抢了世界冠军的“风头”。

  • 访电影《中国机长》演员张涵予:唯有真实最动人

    “接下这个角色是因为崇敬这位机长,觉得他是真正的英雄。”张涵予说。事件刚一发生,他就通过新闻得知了,并对以大智大勇力挽狂澜的刘长健非常赞叹。接到博纳影业的邀约后,张涵予非常激动,当即推掉所有其他事情,全力以赴出演。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张林雁:创业路上“领头雁”

  • 带领农民工脱贫致富的知心大姐

    搬运大米、登记入库、检查质量……现年55岁的刘世莉是居住在重庆石柱县下路街道的一位农村妇女,她天天早出晚归,事事亲力亲为,不仅将自己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大米加工厂管理得井然有序,而且带领7位农民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被誉为农民工知心大姐。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