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父子支书”脱贫攻坚一线显身手

2019-10-24 14:53:21

  金秋十月,紫云深度贫困村宗地镇打郎村,天微微亮。杨光明和杨昌华两父子坐在饭桌前,一边吃早餐一边聊工作。

  “你们竹毫村最近蜜蜂养殖项目发展得如何?”父亲杨光明率先开口,他是打郎村支书,儿子杨昌华是竹毫村支书。

  “中华蜜蜂560箱,预计每户产生效益8000元,现在各项准备工作都完成了,就等着出蜂蜜了。”杨昌华答道。

  “嗯,很好,你们的蜜蜂产业也是我们打郎借鉴学习的产业项目,一定要好好发展,发挥示范作用。儿啊,打赢脱贫攻坚战迫在眉睫,千万不能松懈!”杨光明语重心长。

  早饭在交流声中结束,杨光明前往打郎村委会,而杨昌华驱车前往竹毫村,忙碌的一天由此开始。

  打郎村和竹毫村相邻,均是深度贫困村,耕地少、土质差、石漠化严重、少数民族聚居是两村相同的村情,在破解发展难题的过程中,两位“父子支书”时常交流,同谋出路。

  杨光明说,打郎村一直在积极寻找适合当地的产业项目,但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种植业一直没有起色。经过多次尝试和实践,养猪、养牛成为了打郎村的主导产业。

  2017年,杨昌华作为宗地镇政府应聘人员被下派到竹毫村担任村支书,到任了解当地情况后,杨昌华提出了发展蜜蜂养殖项目,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和鼓励。

  “父亲说,当好村支书,一要听党的话,二要替群众操心,脱贫是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说干就干,杨昌华带领农户试养蜜蜂50箱,出蜜后供不应求,产生效益上万元。“通过两年技术积累,现在一箱蜜蜂可产生800元的产业效益。”杨昌华笑着说,“现在养蜂已经成为我们村的主导产业之一,全村现有中华蜜蜂560箱,按每户10箱利益联结未脱贫贫困户50户279人,60箱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看到杨昌华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成功,杨光明感到骄傲和欣慰。“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产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这小子真是长本事了。”不仅要夸更要学,杨光明向儿子取经,也要在打郎村业发展蜜蜂养殖产业。今年9月,打郎村也养了100箱蜜蜂。

  父子关系让两位村支书常有交流,他们也达成了共识:“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抓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路通了,水电通了,居住条件改善了,才有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基础;二要抓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一定要依靠产业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壮大产业,方能致富。打郎村2017年至今共发展养殖户181户,成立了打郎村种养殖合作社,林下养蜂200箱,土鸡7000羽,佛手瓜种植340亩、蜜源(甜荞)100亩、紫花苜蓿50亩;竹毫村除养蜂产业外,全村投放脱温鸡苗9200羽,按每户养殖100羽利益链接贫困户92户501人。

  目前,打郎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7户1152人,还未脱贫的有121户466人,贫困发生率17.71%,今年拟脱贫脱贫94户415人,贫困发生率拟降至1.94%;竹毫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1户1070 人,未脱贫的还有165户830人,贫困发生率34.28 %,今年拟脱贫141户766人,贫困发生率拟降至2.64%。

  “脱贫攻坚迫在眉睫、任重道远,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壮大产业项目,我们有信心能够实现今年的目标,共同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两位村支书信心满满,异口同声地说。(记者吴兵)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

  • 热点人物

    聚焦“绿色生态工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武大靖:全力以赴,不负使命

    回想起4个月前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时的场景,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成员、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男子500米短道速滑冠军武大靖,情不自禁地连用两个“意外”、三个“激动”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

  • 离“世界棋王”最近的中国人

    国庆阅兵那一天,中国国际象棋“一哥”丁立人正经历一场鏖战。当天,2019年国际象棋男子世界杯赛决赛第二局在俄罗斯举行。27岁的丁立人对战阿塞拜疆名将拉贾波夫,最终执白获胜赢得先机。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维族青年内地创业记

    20年前,图荪托合提·依明托合提来到湖北十堰打工。经过多年努力,他在十堰开上了自己的车,还成为“网红”烧烤店主。秉承诚信、勤劳、感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业成功后,这名80后维吾尔族农村青年向汉族困难群众送出爱心,为维吾尔族乡亲送去技能,不断传播“正能量”。

  • 走下卫国战场 走上扶贫“战场”

    金秋十月,正是沙梨收获的季节。在河南省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沙梨树遍布山坡林地,褐色果实挂满枝头,这些沙梨有个好听的名字——“金珠果”,果子里寄托着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