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钢铁,已不再是简单工业产品的概念,而是汇聚了现代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一个平台。”在与蒂森克虏伯、西门子等世界一流企业的持续交流中,于勇对这些企业围绕产业链转型的感触越来越深,也对河钢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018年,河钢还正式提出“打造最具价值工业服务平台”,奏响了新一轮转型发展的最强音。随后,河钢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河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河钢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接连以崭新姿态亮相。
与西门子、华为等强者为伍,打造钢铁行业“5G+智能制造”标杆,打造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业技术服务、氢能应用等领域,于勇带领河钢启动的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正快速推进。
“钢铁已不再是简单的建筑材料,它正在从宏观向微观转变。”于勇认为,未来制造业最大的技术体现,可能是在看不到的微观领域。
“未来,河钢在做精做强钢铁主业上会继续发力,但也要有进有退。”在于勇看来,“进”就是紧紧盯住行业最前端的材料,集中精力在新兴产业、增材制造、新能源等方面有作为,用世界的眼光把更多的资本和力量,投放到更有竞争力和前景的市场中去。“退”就是保留高端的技术、产品、客户,退出低端同质化竞争领域。
目前,河钢与国内外高端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建了27个协同创新平台,承担了17项“十三五”重大专项研究任务,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所属企业中有26家跻身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全球化布局的“操盘者”
“绿色、材料、智慧、全球化将是钢铁行业发展的主题。”就任新一届世界钢铁协会主席时,于勇表示,他将继续致力于推进世界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加强行业发展创新,携手向社会提供对环境更友好、更智能的钢铁材料,让世界因此更加美好。
在此之前,于勇带领河钢已经有了一次成功的海外布局尝试。2016年4月,河钢收购濒临倒闭的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仅用半年时间就扭转了塞钢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3年来,河钢塞尔维亚钢厂的产量、销售收入等指标不断刷新历史最好水平,已经成为塞尔维亚最大的出口企业,对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2.2%。
河钢塞尔维亚钢厂的成功并非偶然,背后凝结着于勇领导河钢建设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的赤热情怀,“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钢铁制造国之后,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能力,没有全球化的市场和战略伙伴,那么,这个企业的生存能力是有限的”。
近年来,河钢又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按照“全球拥有资源、全球拥有市场、全球拥有客户”的发展定位,先后控股瑞士德高公司、南非PMC矿业公司等,形成了“四钢两矿一平台”的海外事业格局,在110多个国家有战略伙伴和客户,成为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钢铁企业。2019年,河钢居世界500强第214位,比2009年首次入围提升161位,境外资产总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海外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人民币。
2019年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低了对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不被看好的经济预期,会让我们做实体经济的人有危机感。”但于勇表示,正是这种危机感会激发企业创新欲望,以此对冲外部环境的诸多不利。
新一轮的世界经济整合期,也让于勇再次看到了机遇,“这会给河钢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资源,让我们在全球资源配置上具有更多机会,给中国钢铁工业带来更大发展。我们也会用更绿色、更智慧的钢铁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