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尼西亚归侨王文教:归国当无悔 羽球开路人
近日,87岁的王文教获评“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他为中国羽毛球事业做出的贡献得到了人们的敬意。
-
凤凰展翅的电竞少年
即便没有训练和比赛,19岁的高天亮(Tian)也很少离开战队基地。这跟他在英雄联盟游戏里的角色迥然不同——游戏中,高天亮的角色是“打野”,这需要他游弋在地图的“野区”,为队伍积累经验和资本,迎接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日前在京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是获奖者之一。他是位“老海归”,曾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留学苏联并获副博士学位。
据统计,自从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共有33位科学家获此荣誉,其中有17位获奖者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占据了获奖者的半壁江山。
这17位获奖海归怀揣赤诚的爱国之心,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有的人当年为了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遇到过艰难险阻,克服了重重困难。“中国过去太落后了,我们要争一口气,发达国家能做的,我们也能做。虽然我们条件不如他们,但是能力未必比他们差。”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的谢家麟院士曾这样说。2011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在上世纪50年代,当他结束了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习想要回国时,却频频受阻,直到1955年才辗转回到祖国。
这17位获奖海归科学家中,有的是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之时毅然回国,通过顽强拼搏,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有的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远赴苏联、东欧学习后回国,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一首从负笈求学到归国投入建设的壮丽诗篇,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鼓舞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留学生。他们的足迹,见证着中华民族一步步从落后走向富强,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历史。
无论彼时还是现在,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始终是贯穿留学归国人员奋斗征程的主旋律。
科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在一些“卡脖子”的研究领域,海归凭借技术优势和“坐得住冷板凳”的坚持,一次次攻关并最终实现了突破。海归在我国科技发展进程中发挥并必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当今的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这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包含海归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对于理想、信念和科学精神的坚守。而对于年轻一代的海归科技工作者来说,时代早已发出召唤,沉甸甸的责任也早已落在肩头。接过老一辈手中的接力棒,跑出自己这一棒的精彩!我们相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在科技创新的灿烂星空中,必然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海归新星。(孙亚慧)
近日,87岁的王文教获评“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他为中国羽毛球事业做出的贡献得到了人们的敬意。
即便没有训练和比赛,19岁的高天亮(Tian)也很少离开战队基地。这跟他在英雄联盟游戏里的角色迥然不同——游戏中,高天亮的角色是“打野”,这需要他游弋在地图的“野区”,为队伍积累经验和资本,迎接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
黄诗予已记不清这是她做过的第几个慈善项目、捐出的第几笔款。她希望,自己捐助的这项基金能“培养更多懂法之本质、执法之正义的法律学子,为国家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1999年,几个从硅谷回到北京的年轻人邓中翰、杨晓东、金兆玮、张韵东一起创建了中星微电子公司。肩上的担子很重——承担并启动实施国家项目“星光中国芯工程”,改变中国无“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