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厉晓杭、孙吉晶、陈朝霞报道 基层稳,则全局安。
早在春节前夕,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的防控战役,在基层悄无声息地打响。
6000多名战斗在一线的基层社工,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加入“逆行者”的队伍。
聚微光,成大爱。他们睁着“熊猫眼”,顶着“隔夜面孔”,用萤火之光筑起最“硬核”的“防控墙”,点亮了初春之夜。
揣着药瓶守一线
站好最后一班岗
他们如此诠释责任与担当
“徐书记,医生嘱咐您应该在家休养,不能这么操劳!”“没事儿,我回家还是担心防疫工作,还不如在这忙活更放心。”……
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宁波北仑小港红联社区。红联社区是一个农、居、商混合,社情相对复杂的典型老社区。社区有1.2万人,无物业小区20个,2000多户人家,管控防疫压力很大。
自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徐寅红始终坚守在一线。“徐书记身体一直不好,患慢性肾炎28年,有着26年的高血压史,每天需要吃5种药。平时她会定期去医院配中药调理,近段时间忙得连配药都困难,更别提按时吃药了。”社工鲍红蕾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宁波共有629个社区,社区工作者有6071名,其中专职社区工作者有5746名。
1名社区工作者、1名卫生专业人员、1名机关干部(志愿者),全市各地第一时间建立社区联防联控机制,创新“三三三”工作法,实施全方位的查访、排摸、宣传、服务,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本来过完这个春节就可以退休,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象山石浦九市曲社区书记、主任沈孝燕守在了第一线。
带头抗疫以来,她每天早中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走遍社区的角角落落,引导居民群众做好防护工作。
她的脚踝有旧疾,不能长时间走路。有居民劝她休息,她回应:“只要疫情不过去,我就会一直守在这里,和大家在一起!”
鄞州首南街道和顺家园小区是鄞州区单体最大的公租房项目社区。和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邵建光临近退休年龄,却毅然坚守岗位,尽显党员本色。
老年人信息接收不全面、不迅速,因此心理上大多麻痹大意,聚集现象时有发生。邵建光和社工们发现一起及时遣散一起,工作量颇大,甚至遭到部分老人的不理解和抵触。他带着团队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不厌其烦讲道理。“宁愿听老百姓的骂声,也不愿意听到哭声!”邵建光动情地说。
买菜配送不停歇
困难群体不落下
他们如此诠释温情与大爱
疫情发生后,宁海跃龙街道车河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娄美娟凭借着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预感到疫情的严峻形势。1月24日,她第一个赶到社区,迅速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摸排工作。每天她的微信朋友圈步数总是在5万步左右。
除了和医务人员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测体温外,娄美娟还主动承担起“代跑”的任务,替隔离人员购买防护用品和生活物资。同时,她经常和居家隔离人员进行视频通话,实时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所需。
“娄书记,谢谢你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这点钱给社区买点防护物资!”2月16日,陈文峰夫妇解除隔离后,向车河社区捐赠了1万元。
“崩溃是真,服务也是真的。”镇海蛟川街道镇电社区一群90后社工冲在一线,用贴心和责任心,缓解了居民的种种抱怨和不满。
1月底,家住世贸公寓的林先生从重点区域回甬,接受居家医学观察。社工沈馨为其提供一对一服务。
“林先生发给我一张菜单,上面写着菜场的大饼、蔬菜馅的饺子……”沈馨坦言,作为家中的“掌上明珠”,自己对食材“一问三不知”。但为了满足林先生的需求,她先后三次到附近菜场、超市等地采买,并分两次送到林先生家中。
原本都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但在疫情面前,90后褪去了娇气,每个人都肩能扛、手能提,变成既贴民心又有责任心的新生代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