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贵阳市小车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德齐已经记不清他在这个月内到底接了多少次疫情防控工作电话了。刘德齐工作的地方,是贵阳市一个拥有10万常住人口的“超级综合体”,辖区内商业设施众多、流动人口密集、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购房者。这样一个超大型社区该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呢?
“我是老医务工作者,如今是社区工作者,这两种工作实践结合到了一起。”刘德齐告诉《工人日报》记者。2003年,当时还在贵阳市卫生系统工作的他参加非典防控。有了那一次经历,工作变动后,刘德齐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街道办、社区基层构建一套疫情防控工作体系。贵阳市确认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的第三天,他就将一张行军床铺在自己的办公室,“做好长期打仗准备。”
“信息采集是基础,也最重要。我觉得应该设置一个疫情研判组,把所有信息先收集起来,精准研判后再做方案。”刘德齐在参加班子会时提出这个建议,得到大家一致响应。不到两天,小组成立了,分为研判、汇总、报送和搜集、排查、反馈两大板块职能,12名组员迅速进入实战。居民高某妻子反映称丈夫隐瞒了一家人与确诊患者的聚餐行为,不到两个小时,高某的社会关系和近期活动范围就被摸排清晰。凌晨,一家人被隔离,女儿最终被确诊。 在第一时间阻断传染源,疫情研判组的作用功不可没。
“我们居委会有人想辞职不干了,咋办?”花都居委会书记郭劲打来了电话。之前,街道办已经对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防护物资也向一线倾斜,刘德齐决定用“现场教学”来打破大家的恐惧。
居委会排查到了密切接触者周某,但他不愿意隔离。“我去劝,你们站在门看我示范。”刘德齐最终劝服了周某。“戴口罩和护目镜交谈,保持2米左右距离,进门要站在上风向空气流通地,要侧面交流不能对着说话,病人家中物品不能碰,出门后立即对全身进行消杀。” 接治愈病人回家,送疑似患者去酒店隔离,每次都是刘德齐亲自出面,大家都说,“看,连刘主任都不怕,我们怕啥?”
正在记者采访时,刘德齐接到确诊患者家属云某打来的电话,“我在贵阳没有一个亲人,老公的病情还不理想,你说我该咋办?”电话里面传来阵阵哭声。
原来,云某一家是湖北人,在这里购买了房子,本想在贵阳过一个欢喜年,结果老公和儿子先后被确诊,云某情绪一直不太稳定,先后给刘德齐打了40多次电话。刘德齐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体系里,他们专门设置“疫情稳控组”,街道办、居委会及隔离点负责人均建立工作微信群,第一时间对隔离观察重点人员和患者家属开展暖心行动。
一天,辖区某酒店老板上门求助,自从被定为定点隔离酒店后,服务员和保洁员纷纷闹辞职。“走,我去和他们说。”刘德齐到酒店教大家如何防护,“大伙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病人换成我们,将心比心,我们该怎么办?该不该团结?”最后,他干脆来到隔离观察重点人员居住的房门前,亲自倒垃圾。看到这一幕,服务员们纷纷放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