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题:为何“还是钟南山”?
中新社记者 董会峰
近来,中国内地出了一本新书,名曰《还是钟南山》。
为什么“还是钟南山”?在笔者看来,偶然之中有必然。
资料图: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其一,时势造英雄。2003年的“非典”一役,钟南山声名鹊起、家喻户晓。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于庚子年初暴发,被中国高层视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难之际,钟南山再次“出山”。年过八旬的他,数度奔赴武汉,不断出席发布会、受访答问,在列车上仰面小憩的照片流传甚广。
其二,专业有所长。钟南山出身医学世家,一直身体力行,致力于临床、教学和科研,系著名呼吸病学专家,目前担任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其功力深厚,发言有强大的团队和数据支撑,旨在提倡科学防控、提振社会士气,所言让人信服。
其三,敢言者受敬。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印证,“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作为中国的一个指标性人物,除了专业,钟南山以其直率、坦诚赢得尊重。比如,一个月来,他至少两次于受访时落泪,近日在广州发布会上摘掉口罩,称自己为不幸去世的李文亮医生感到骄傲,有信心四月基本控制疫情,中国从不怕外界的骂声,发源地不一定在中国等,皆体现一个“真”字,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事实上,钟南山是人不是神。炙手可热、甚至红到网上的“钟南山现象”,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缩影。17年来,有进步的,也有值得检讨的。
作为一个面积逾96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4亿,且有5000年文化底蕴的大国,中国的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换挡、动静观瞻的关键期。是次疫情,造成巨大牺牲和无法量化的影响,亦危中有机,令世人体认到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互动、命运与共。
海不止水,有容乃大。中国有且不缺乏钟南山这样有担当的人。比如李兰娟院士,比如张文宏医生,比如4万多名前进湖北战“疫”前线的医务人员,以及百行千业的平民英雄。“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他们都是勇者,也是中国克“疫”前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