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籍人士返京,如何准确传达防控信息?在北京市东城区社工群里,有出国留学8年的英语达人,有重拾英语的自学者,还有热心东城防疫工作的外籍志愿者……他们为外籍人士返京做好防护工作构筑起沟通的桥梁和服务保障。
东城区东公街6号住着一对外籍夫妇,他们刚从新西兰回到北京,做好信息登记后,当天晚上就接到社工姚远的电话,预约上门登记时间。姚远曾在英国留学8年,可以和外籍人士无障碍交流,被大家称为胡同里的“翻译官”。第二天按照预约好的时间入户登记,姚远手里多了一支体温计。“他们家中没有体温计,我家里正好有一支没用过的就拿来了。”姚远说,从外地或者国外返京人员应按要求做好相应防控,每天两次测量体温。贴心的服务让这对身处异国他乡的外籍夫妇,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做完登记后,姚远还请这对夫妇帮忙。“如果身边有返京的外籍朋友,请通知他们与我联系。”姚远说,防疫要依靠群防群治的力量,包括外籍人士。
同样忙碌的还有建国门街道“80后”社工赵晓晴,她负责与金宝街北社区所有返京外籍人员沟通疫情防控工作。赵晓晴坦言:“英文日常对话我还可以。为更准确地表达防控要求,我找到学对外汉语专业的表妹,自己翻译好再请表妹帮忙把关。”得到认可后,赵晓晴一一记录并形成学习笔记,随时摊开在桌面上,以备工作不时之需。她还把一些常用词句分享到朋友圈。“能为社会做点事挺好!”赵晓晴自豪地说。
面对疫情,还有许多外籍人士以行动支持抗疫。在东直门街道东外大街社区海晟名苑小区值守点位上,有一位外籍志愿者。他就是来自英国的江浩,居住在东直门地区已有5年时间。
近期,返回小区的外国人日益增多,他们日常对话中语速较快,沟通、服务起来效率难免受影响。江浩一直想为社区做点什么,招募外籍志愿者时他主动找到社区负责人请缨参与防控工作。社区负责人介绍:“外籍居民回到小区后,有的不知道怎么办理信息登记手续,有的不知如何寻求帮助,还有的想代买生活用品。多亏了江浩的加入,让我们的值守工作事半功倍。”
据了解,东城区加强社区志愿者力量,将各类社区服务项目翻译成英文,先后发布《致在京外籍人士的公开信》中英文版,并制作1000套中英文防控知识海报及英语、日语《温馨提示》卡片5000张,发放至各街道及所有社区。东城区外事办还为防疫有关文件提供多语种翻译,切实提高外籍人员对防控政策和知识的知晓率、普及率,全力做好外籍人员返京服务。(经济日报记者 郭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