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子在疫情期间亲手制作的祈福纸灯笼终于能亲手交给妈妈了。青海日报记者 魏雅琪 摄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4月2日,在经历了为期两周的休整后,我省支援湖北医疗救援队员归家。和昔日战友一一别离,带着祝福,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6名医护人员踏上了回医院的路。
“出发时,西宁还是寒冬,回来时,街边杨柳已抽出嫩芽,高原的春来了,我们可以回家了!”
“我的孩子13岁了,已经长大了,也没有什么牵挂,疫情当前,我一定要去!”张宗英是省妇女儿童医院ICU的护士长,是这支队伍的队员,也是队伍的“主心骨”,已经有19年从医经验的她告诉记者:“出征武汉,必须带精兵强将!刘瑾芳是其中一员,也是一名党员。”
初到武汉,刘瑾芳和队友们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在短暂的院感培训、穿脱防护服训练后,立即投入治疗工作。
第一次进入病区,有些紧张,做好防护,她深吸一口气,经过一个个缓冲区,进入病房。看到患者的一刹那,她就顾不上紧张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做好生活护理……一天的工作忙碌、繁重,却没有一丝慌乱。
工作量大、每天在病区做护理、身着层层防护服行动不便、护目镜雾气影响视野、口罩勒得脸生疼……这些都不算什么,刘瑾芳说,每每想起曾在武汉拼命过的每一天,她都觉得曾吃过的苦现在想来都是甜的。
“记得有一次为病人做穿刺,戴着护目镜进入病区不一会就起雾了,只能靠着手摸血管穿刺,手上戴着好几层手套,穿刺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我冷静下来,凭借着多年给儿童穿刺的经验,慢慢寻找,最后准确无误地做好了穿刺。”
“有一天早班,出门没赶上去医院的大巴车,站在空空如也的武汉大街上我甚至有点无奈和绝望,担心因为自己迟到而耽误交接班同事的休息时间,正在我懊恼时,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市民朝着我驶来,听闻我在医院工作时,他将我送到了医院门口,我觉得武汉这个城市是暖的。”
“这次去武汉救援,也是一次很好的现场学习机会。通过和各大医院医护人员的搭班工作,我学到了鼻空肠管置管术,这在我们科室还未开展,若在日后能普及这项技术,也算是填补了一项技术空白。”
一束束鲜花映衬出最美的脸庞,一个个拥抱诉说着思念之情,喧闹的锣鼓表达着医院对在抗疫一线奋战50多个日日夜夜6名姐妹最深情的问候。
下午5时左右,省妇女儿童医院锣鼓喧天,迎接6名驰援武汉英雄姐妹凯旋归来,百余名职工和队员家属,早早等候在医院前广场,手握鲜艳的五星红旗,向平安归来的抗疫英雄们致敬。
“我记得当天下发通知后,全科室45人积极请战,刘瑾芳是科室里第一个主动报名请战的党员,她平时业务能力比较强,做事认真工作,安排她去我们放心!”ICU副主任、主任医师赵生奎说。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刘瑾芳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家。时隔66天见到家人,刘瑾芳难掩激动和幸福。
终于见到两个孩子了,这个拥抱她等了66天。“涛涛,你不认识妈妈了吗?”1岁左右的小儿子见到许久未见的妈妈时竟有些生疏,别过脸,怎么都不肯让妈妈抱,但没过一会,便跑来妈妈的怀抱不肯离开。
“这是大宝给你折的灯笼,每天都盼望着你早点回家呢!这是他画的画,是一个针管和病毒正在抗争,上面写着妈妈加油、湖北加油!”丈夫蔡廷发拿出孩子们为妈妈准备的礼物一一解说。
“你就去吧,家里有我呢。”出发时,丈夫虽有不舍,但还是支持她。
“孩子有我们照看呢,你放心。”公公婆婆安慰她说。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让我勇敢前行!”
在青海援助湖北医疗队中,很多像刘瑾芳这样的“逆行天使”,在一线与“疫魔”殊死搏斗,而他们的家人则成为逆行者们的坚强后盾。(青海日报记者 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