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5月6日,成都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学。当日,记者探访了一所大部分学生来自进城务工家庭的学校,了解打工子弟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开学故事。随着“神兽”归位,此前在家没有网络上网课、与父母不在一起不方便完成作业等难题逐渐解决,现在打工子弟开始面临新的生活:把落下的课程补回来……
学生正在进入校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娜 摄
间隔1米排队,洗手消毒,在帐篷内经过热成像检测、体温枪检测,提交家庭健康码、家长承诺书以及填写信息筛查表后,才能跨入校门——5月6日清晨7点45分左右,位于成都高新区新雅街6号的庆安小学门前,数百名低年级学生按流程依次入学复课,隔离线外的家长们目送孩子进入校门后才如释重负离去。
“‘神兽’终于归位了!”5月6日,成都近71万名小学1至4年级学生正式返校,至此成都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开学复课。而这对于地处城中村、全校800名学生中有52.7%来自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庆安小学来说,意义非凡。
“神兽”归位
刘家豪是在爷爷的陪伴下回到学校的。“五一”节前,因现居住地与庆安小学同城不同区,父亲刘超提前将孩子送到其爷爷身边,他和妻子工作时间安排得实在太紧凑,必须让孩子提前适应开学后的生活节奏。
“工地上的活,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也是没有办法。”刘超现在中建四局三公司四川分公司成都一建设项目的保温班组工作,谈及儿子疫情期间的课业内容,刘超为自己的“一问三不知”有些惭愧,“这些主要是他妈妈在负责,我确实不太懂”。
记者采访了解到,刘家豪爷爷奶奶平日里还有农活要忙,除了照顾他的早晚饭和接送问题,其他学习上的事情,两位老人根本插不上手。不过在刘超看来,只有学校和老师,才是孩子学习的真正“救星”。
“不能和同学距离过近,不到万不得已不得摘下口罩,饭前饭后要洗手……”开学当日,直至儿子鲜佳奇临进入校门的最后一秒,陈芳(化名)将连日来已经不知说了多少次的注意事项又向儿子重复了一遍,低头看了一眼手机,上班的时间越来越临近,她不得已转身快步离开。
“孩子回学校了,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也终于解脱了!”陈芳与丈夫鲜强(化名)一家来自四川广元苍溪县,目前陈芳在成都有一份会计工作,鲜强则做电子设备方面的小本生意。疫情以来,他们没有办法将孩子送回老家父母身边,夫妻俩春节复工后,腾不出时间顾及儿子的课业,鲜佳奇便每天在家里的电视上学习网课,用手机提交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
“现在孩子学习的内容,和我们当年大不相同,有时候难住孩子的问题,我也一头雾水。”陈芳直呼因疫情无法开学的那段时间里,她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放任孩子的学习,“每天下班后检查一遍老师批改过的作业,督促孩子把错的内容强化一下,其他时间只能完全靠他的自觉。”说起这些,陈芳一肚子苦水。
家校接力
刘家豪、鲜佳奇仅是庆安小学过半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一个剪影,该校在开学前实际面临情况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手机、电视、网络,并不是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能够拥有的网课条件。”庆安小学德育主任陈瑶告诉记者,该校在2月中旬启动了对全校800余名学生家庭情况的摸排,“一开始情况很不乐观,至少10%的家庭不具备上网课的条件。”
“不仅仅是硬件条件的局限性,家校的配合成为最大难点。”陈瑶称,在他们首轮摸底后,便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一对一通知到每一个学生家长,请他们为学生网课做相关准备,“往往手机有了,网络连上了,人却找不到了!”
下载的学习平台不会使用,作业不能正常提交;孩子与家长分隔两地,通知到了学生家长,孩子却无法第一时间获取;没有爸妈在身边守着,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学习束手无策……陈瑶称,这一系列问题都让家校对孩子疫情期间的学习照管接力变得艰难。
“五六年级的学生独立自主性强一些,低年级学生的情况更加突出。”庆安小学办公室主任李莉娟既有行政责任,又身兼低年级几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忆起复课未复学的那段居家上班时光,她直言“每天就像打仗一样”。
最令李莉娟头疼的就是学生作业的提交问题,“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只能先通知父母,再由父母布置给学生,但经常会出现布置了五项作业,最终孩子只完成了两三项的情况。”
“4月28日的作业,到今天还有1人没有交上来。”李莉娟称,因父母下班时间不确定,网课期间的作业因学生们总是不能统一时间上传,批改工作经常会从下午持续到夜里十一二点。
渴望回归
“一个人宅家学习有点久,总是感觉知识获取不那么深入全面,很想念学校课堂里的师生互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鲜佳奇表达了对校园生活的渴望,这种“归心似箭”的期待,在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心里也同样强烈,但对于学校而言,却是所面临挑战真正降临的时刻。
“想尽一切办法把病毒隔离在校园之外。”5月6日清晨,庆安小学校长汪华云早早来到学校,虽然在学校教职工和交警、公安以及社区工作者的全力配合下,一切秩序井然,但他始终眉头紧锁地守在进入校门的第一道检测关口。
校园内外全面消毒、各种预防交叉感染的方案,同时还建立了学校、教研组、班级、家长的四级防空工作联系网络……汪华云称,为了迎接开学,他们做了十分细致的准备,尤其是针对打工子弟的家庭情况,还专门设置了学生放学后的特殊等待区。
“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很不错,但课业进度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才行,这学期只剩下两个月,时间并不算宽裕。”陈瑶称,学生回归校园后,第一节课统一安排为针对疫情的“大家谈”活动,他们欣慰地发现,历经一疫,孩子们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悲观和惧怕情绪。但是棘手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就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同,尤其父母无暇照顾的那些打工子弟,课业明显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这些落下的课该怎么补回来,他们在不断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