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牛330公斤,卖了一万两千多元,再卖一头的话,就可以把房子改建一下。”近日,福建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后洞村村民蓝春忠轻啜一口茶后,对在院子里的妻子兴奋地说道。
今年51岁的蓝春忠所在后洞村位于湖西畲族乡西北部,地理位置偏,自然条件差,是县级重点扶贫村。
2002年前,蓝春忠主要在山上采石头。虽然是体力活,但收入不错,加上他还懂一点草药知识,有空采些草药去卖,也有一些收入。妻子在家种植农作物,贴补家用,一家三口小日子过得还不错,还盖起一座120平方米的平房。可由于长期干重活,蓝春忠腰椎间盘突出,最终变成了残疾人。经服药治疗及锻炼,他勉强能走路了,但无法从事重体力劳作了,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柱。更不幸的是,2004年出生的小儿子患有先天性智障,给原本困难的家庭带来更大的负担。
从此,蓝春忠一家四口成了建档贫困户。有一天,看着家门口四面茂密的山林和野草,蓝春忠决定养牛,当个牛倌。
“蓝春忠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后洞村驻村书记林志张说,几年前,在乡、村的支持下,蓝春忠买了一头母牛和一头牛崽,开始学习养殖肉牛。几年来,不论是天气晴好还是刮风下雨,蓝春忠总是扭着一瘸一拐的步伐,吆喝着牛在山间出没。
“后洞村四面环山,牛都是放养在山林里,只吃山林里的牧草,不用喂养饲料,每天到山林里看管就行了。如果看到牛可以出栏,我就会用手机拍几张照片,发给牛贩子看。”蓝春忠说,从刚开始的2头,后来发展到8头,慢慢地自己也掌握了养牛技术。前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通过扶贫贷款几万元扩大了规模,现在养的牛已有20多头了。
林志张告诉记者,蓝春忠这几年来,每年都可卖出一头以上的肉牛,2017年他的收入已达到脱贫线,“但脱贫不脱政策,这几年来村里都继续帮扶他,巩固脱贫成果”。
“上个月,又有一头母牛产下一头小牛崽,今年新增了6头小牛,目前还有28头,其中两三头可以出栏了,就等买家来。”蓝春忠说,自己的大女儿已参加工作,儿子也到县特教学校学习了,这两年通过养牛赚了一些钱,“我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记者 黄如飞 萧镇平 通讯员 洪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