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体温、洗手、消毒、戴口罩……44名员工有序地走进车间,开始熟练地对玩具半成品进行组装。这里是设立在广东著名侨乡江门台山市达利糖果玩品有限公司厂内的“扶贫车间”。
今年3月初,扶贫车间开始复工复产。目前,车间共开设了3条流水生产线,平均每天上班的员工约40多人。车间每天都按要求对场地进行消毒杀菌,员工每天必须测体温2次、洗手消毒、佩戴口罩,方能上岗操作。
扶贫车间的员工基本都是台山水步镇当地居民,大多数是女职工。其中,困难群体占全车间员工的七成,还有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户4人。他们主要承担玩具半成品组装工序,这类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对操作技能也要求也低,可以让他们,特别是年龄大、学历低、就业困难的家庭妇女能迅速掌握技能上岗。
家门口的车间,足不出村可增收
几年前,达利公司便在水步镇党委政府、工会的指导帮助下,与水步镇茅莲村委会达成加工合作协议。村委会将村内两间闲置的破旧厂房改建成新车间,聘请当地务农或因照顾家庭而没外出务工的村民为周边企业提供简单的玩具半成品加工服务,达利公司会经常将一些订单委托他们加工。
这个车间给周边村民打造了一个就业增收的良好平台,让他们足不出村,就能帮补到家计,还可以兼顾家里的农活,很受村民欢迎。据统计,村民人均每月可增收1000余元,少的也有700元。村民们还给这个开在家门口的车间起了个名字“开心车间”。
在他们的努力下,不仅解决了茅莲村及水步镇近60名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问题,还推动了村风民风的改善,帮助他们提高了生活水平。
上班时间灵活,员工工作家庭两不误
扶贫车间最大的亮点就是员工采用了弹性工作制。“考虑到车间员工需要照顾家庭,我们对员工的上班时间进行了灵活安排。”达利公司工会主席雷秀金介绍,“每个员工的情况都不一样,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实际需求,去调整工作时间。”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能让车间的员工有时间照顾到家庭,做到家庭工作两不误。而在疫情期间,也能做到避免人员聚集。
霞姨2017年起在达利公司工作,一直在扶贫车间上班。她是江门市建档立卡的精准帮扶对象,丈夫已去世多年,她不仅要抚养2个孩子,还要照顾年迈的家公家婆,全家仅靠她一人的工资生活。弹性工作制对于霞姨来说十分必要,让她不仅能工作赚钱养家,还有充裕的时间去照顾家人。今年,霞姨的大儿子已经毕业工作了,霞姨一家也脱了贫。“正是扶贫车间实行的弹性工作制让她一直支撑到孩子出来工作。”霞姨的工友感叹道。
希望车间,用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扶贫车间内还吸纳了不少残疾人员工。“他们工作能力并不比其他人差,由于身体的原因,想找工作很难。”雷秀金说,“只要给他们一个工作机会,他们就会一直留在公司,很稳定。”考虑到残疾人员工的身体原因,他们基本被安排负责简单易操作且安全系数高的工序。
小林是一名听障人士,2016年来到达利公司工作。“一开始公司也有顾虑,聘用她会不会增加生产安全的风险。”经过公司工会的多方沟通协调,小林最终可以入职,被安排在扶贫车间。“虽然她听不见、说不了,但也能通过微信用文字跟工友们正常交流。” 雷秀金颇有感触,“小林的工作效率很高,只要给她一个机会,她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通过劳动实现人生价值。”据工友介绍,小林是个很正能量的女孩,能正常地工作、交友,她感到很开心,“每天都笑盈盈的。”
扶贫车间员工的致贫原因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可以在这里获得稳定的就业机会,证明自己并非一无是处,改变了“等靠要”的思维方式,通过劳动让脱贫致富成为现实。
妈妈车间,解决妈妈员工的后顾之忧
达利公司作为非公企业,工会机构健全、积极履职,成为公司职工的“娘家人”。2019年,公司工会主动向上级工会申请,为公司近200名女职工进行“两癌”筛查。同时,还推动公司建立了节假日慰问制度,以及工会律师、职工心理咨询等服务进驻。这些工作,不仅助力了企业生产经营,提升了会员职工的福利待遇和归属感,同时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深化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除此之外,达利公司还在厂内设立了一个“妈妈车间”。达利公司的妈妈员工数量多、占比大,需要有较多的工余时间去照料家庭,尤其是照顾孩子。达利公司便把妈妈员工都安排在同一个车间,再根据孩子不同的学龄段,让妈妈员工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分班次上班。
由于妈妈员工对接送、照看孩子有很大的需求,“公司工会专门开设了孩子看护中心,聘请了2位专职人员负责接送、照看和辅导作业。”雷秀金介绍说,“妈妈员工可以选择5点下班,把孩子接到公司看护中心,再回岗位加班;也可以让看护人员帮忙接孩子到公司看护中心。” 目前,看护中心因疫情暂停开放,“一旦疫情结束,看护中心还是会继续办下去。”
让孩子安全地度过课余时间,是所有家长员工尤其是妈妈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达利公司工会充分发挥职工“娘家人”的作用,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解决了家长员工尤其是妈妈员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工作得更安心、更放心。同时,在寒暑假和节日,达利公司工会都会举办亲子活动,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能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与孩子互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