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泥书”老“绝活” “非遗”新“芳华”

2020-06-12 14:04:1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长沙6月12日电(记者袁汝婷、柳王敏)65岁的刘上四没想到,半个世纪前学会的“泥巴写匾”技艺,如今还能当“饭碗”。

  15岁那年,他跟着师父学了一手绝活——用黏土粉、桐油等调制一种特殊的“泥巴”,为祠堂写特别有神采且极具立体感的牌匾字。20世纪90年代,电脑印制牌匾兴起,“泥书”没了市场。刘上四身“藏”绝活,只能靠卖油漆建材为生。

  生意一做二十年,直到一个叫郭存勇的中年人找上门,“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郭存勇也曾是手艺人,13岁拜师学艺,凭一手木雕功夫在家具市场闯出名堂。五年前,他和妻子邓运姣将坐落在长沙雨花区红星商圈的家具场馆改建为雨花非遗馆。

  夫妇俩决心要把那些沉没的老“绝活”一一“捞”起来,寻访足迹踏遍三湘四水,远至贵州、江苏、广东。

  郭存勇在湖南邵东县找到了刘上四,提出免租提供场地,邀他驻馆写“泥书”。彼时,刘上四已年近花甲,不太想改变生活方式。

  三次登门,三次劝说,2015年12月,刘上四入驻非遗馆,开办泥书工作室。

  如今,雨花非遗馆已汇聚了359个非遗项目和192位非遗传承人。他们中许多人,都是郭存勇夫妇劝来的。

  2016年底,“泥书”以“堆字牌匾制作技艺”入选长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后,刘上四成了非遗传承人。“小孩子竟然也喜欢,去年有上千个孩子来学呢!”他欣喜地说。

  雨花非遗馆于2018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许多孩子来这里学习剪纸、六艺、古琴等非遗相关项目。今年6月记者在馆里看到,10岁的徐漪兰握着剪刀灵活地剪出美丽的汉服图样,飘带剪得翩翩欲飞;5岁的邓悦乐一脸专注,迈步、搭箭、拉弓,羽箭“咻”一声飞出……

  2018年,雨花非遗馆获评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吸引络绎不绝的人来赏非遗、学技艺、购产品。截至去年11月,共接待中小学生传统文化实践体验15万人次,市民游客50万人次。

  古老的非遗实现了创新发展,经济效益也让“刘上四们”有了传承的底气和自信。“让非遗与市场互融,与未来接轨,老手艺就能焕发新生机。”雨花非遗馆馆长邓运姣说。

编辑:葛文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郭姐“触”网记

    太行山麓,晨光熹微,山西省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田埂上,郭晋平早早支起三脚架,架上手机,打开直播软件,一边松土、除草,一边跟网友互动,“各位朋友,今天又见面了。”“你们看,这儿空气多好,庄稼苗多绿,长出来的小米能不健康吗?!”

  • 两怕迎刃而解 “蔡记大虾”练摊一月赚3万

    今年23岁的蔡俊伟已为人父,是湖北老河口市光年路众多餐饮店中最年轻的老板。“之前一直在南方打工,春节返乡遇到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家隔离,耽误了几个月时间,疫情缓解以后,准备去原来的工厂继续上班,却被厂方婉拒。”蔡俊伟说,好好的一份工作,因为疫情影响,因为自己是湖北人,就这样没了。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