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有了“文化味儿”
社会经济效果双丰收
如贾树旺的感慨,提笔练字给平谷人带来的改变,是多种多样的,首先给大家带来的变化,就是生活方式和生活乐趣的改变。马耘观察说,由于山区农民多,除了种地平时没什么别的生活乐趣,书法给大家的生活注入了文化色彩,日子过得不再那么单一了。“现在大家有了一种感觉,‘我不是纯粹的农民了’。甚至我不只是做谋生、为生计的事儿,生活有了点‘文化味儿’,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甚至待人接物都有一些微妙的变,比如过去邻里处理矛盾也很直接,现在可能比较委婉。”
马耘班上50多岁的邢大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过去,邢大姐的日常生活就是在家里干农活、照顾孩子、婆婆。由于丈夫身体有恙,她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自己有些手艺,平时赶集摊煎饼。邢大姐觉得自己过去就是个农民,现在学了书法,整个人都发生了改变,过去性情急躁、说话嗓门较大,现在连音调都降低了一些,变得更踏实、温和。“那天很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厨师要买她的书法作品,给她100元钱,特别得意。”马耘说。
不仅仅是带来了新的生活乐趣,书法甚至还给村民们带来了一些经济效益。前两天,邢大姐给马耘发来了一条短信,表示有位客户由于看中了她的书法作品,以后打算长期批量买她的桃。
“过去大家觉得生活枯燥,现在人生感觉更明亮、更敞亮了。”马耘说,作为带大家提笔练字的老师,他的目标不是多培养几位书协会员,而是希望看到一个地区社会风气的改变,“过几年相信我们的书协会员肯定会越来越多,但这只是一个数量,多一个少一个都不是本质。重点是精神面貌、生活方式的改变,至少农民的生活不像过去那样,闲下来就是打打牌、喝喝酒、聊闲天。提笔练字的意义,绝不是一个书协名单的事儿,而是对自己生活的改变。”(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林艳)
记者观察
书法提升工程惠及平谷4万人
随着第一个镇上免费书法班的开办,这几年刘家店镇书法惠民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各村也陆续开起了班,刘家店村书法班、前吉山村书法班、北店村书法班……不仅仅是刘家店镇掀起这波“书法热”,2017年6月,平谷全区开启实施“平谷—中国书法之乡”提升工程,形成区、镇、村三级网络全覆盖的局面。截至目前,全区开办的各类书法免费培训班已达125个,国画班18个,累计培训了20余万人次。
上至84岁耄耋老者,下到3岁娃娃参加书法培训,书法开始融入到平谷寻常百姓家。如马耘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所言,虽是开着零散的班,是一点一点的“星星之火”,但已有燎原之势,现如今平谷4万多人提笔练字。7月份正值平谷鲜桃季时节,在各个直播售桃的活动中,都能看到平谷人民现场展示书法的身影。
“是一种风土人情的转变,一方面是文化的进步,一方面是心态的转变,这些都是书法潜移默化可以带来的。往宏观点说,书法提升工程甚至可以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方式”。从十三四岁开始学书法,提笔练字三十余年,马耘自己总结说,他对于书法的理解很简单,“就是文艺化人。学习这个东西,首先要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才可能改变别人。”(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