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以来,南方暴雨不断,汛情此起彼伏。17日至19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普降特大暴雨,48小时平均降雨量破历史极值。汹涌的洪水将裕安区固镇镇围成汪洋中的一座孤岛,15个村庄约2.5万人受灾。
面对迅猛灾情,各方救援力量迅速集结,紧急转移受灾群众;也有人选择了留守,他们相信,洪水会很快退去,这里是他们祖辈生活的家园。
工人日报记者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记录下抗洪前线一个个感人瞬间。
7月21日,固镇镇六合村,消防队员和社会救援人员正用担架将一名瘫痪老人送往救治点。
7月21日,被洪水围困的安徽省六安市固镇镇部分村落。
救与守
这是一条“远离”新闻“中心”的新闻。
7月中旬,安徽进入长江、淮河双线抗洪时刻。
7月20日早晨,淮河王家坝在时隔13年后又一次开闸泄洪。汹涌的洪水在瞬间吞噬了蒙洼蓄洪区18万亩庄稼的同时,淮河下游的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又一次因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开闸而减少了威胁。
7月21日,固镇镇佛庵村一处楼房内,受困群众在窗户上等待救援。
7月20日,在成功劝说两名老人同意转移后,六安市裕安区人武部的陈志勇帮老人们收拾晒在屋顶的大米。
就在举国都在关注王家坝泄洪的消息时,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发源于大别山北侧外山区,并最终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汇成淮河支流的东、西汲河在汇合处“发难”。汹涌的洪水在短时间内就将固镇镇变成一片汪洋中的“孤岛”,15个村庄约2.5万人受灾。
电是主动断的,因为可能会短路,且有着触电的危险;自来水是被迫断的,因为全镇二楼以下的地方几乎全被水淹没了,自来水厂当然也不能幸免。
水位很高,上涨很快,加上断水断电,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孤岛”上的受困群众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守在“孤岛”外面的人,并不清楚“孤岛”中确切有多少人等待救援,有没有急需救援的老人、病人、孕妇和孩子。留在“孤岛”中的人不了解外面聚集着什么样的救援力量,也不清楚“孤岛”之外的地方是否也面临着同样的灾情。
东汲河堤坝上的小河沿桥地势较高,那里是各种救援船只转移群众上岸的救援点之一。各方救援力量在这里迅速集结,运送救援设备和食品的车辆不断涌过来。水面上,橡皮艇、冲锋舟来回穿梭。
7月20日,村民用木盆在被洪水淹没的街道上划行。
7月20日晚,天色渐黑,受困群众在转移中。由于灾区水下情况复杂,多艘救援船只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加大了夜间搜救的难度。
雨点打在现场每个人的脸上,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7月21日上午,记者搭乘一艘救援冲锋舟前往镇上的一所小学。在这所小学的教学楼里,400余名被临时转移过去的群众正在等待救援。
行驶在原本是一片稻田的水面上,穿梭在变成“河道”的街道间,小船不仅要注意避让水面上的各种漂浮物和暗藏在水下的院墙、树桩等,而且还要绕开与水面已经十分接近的各种电线、电缆线。
不止冲锋舟,街道上行驶着的还有个头更小一些的橡皮艇、摩托艇以及简易的木划子。救援人员小心翼翼地绕开各种障碍物,他们在雨中吹着哨子,寻找那些有可能落单的人。
教学楼矗立在水中,一楼已经完全淹没在水里。位于二楼的阳台上挤满了人,都是急着要撤离的群众。焦急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但大家都非常理性地等待着救援人员的指挥。
“里面的人请安静,大家排好队,让老人与小孩先走!”崔启松想大声喊,但嗓子已经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