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6年,再访云南鲁甸龙头山-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震后6年,再访云南鲁甸龙头山

2020-08-05 09:46:46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6年前,云南鲁甸地震使得震中龙头山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6年来,从抢险救灾到恢复重建,再到脱贫攻坚,龙头山镇的面貌大为改变:修建了结实的抗震房、学校、高速路;培育了花椒产业,为农户送来技术,提高了农户收入;改善人居环境,鼓励群众参与公共事务……龙头山镇不仅脱贫摘帽,还走向了乡村振兴。

图为云南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俯瞰图。李发兴摄

  “杨记者,你可好久没来了!”再见李善云,已隔数年。重回鲁甸,远望震中龙头山,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发生过严重的地震。

  2014年8月3日,这座乌蒙小镇因为地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抢险救灾到恢复重建,再到回归常态,龙头山镇不仅实现了脱贫摘帽,还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山还是那山,房已不是当年的房

  再回龙头山,是个大晴天。近处的镇、远方的山,还有恰到好处的云,最适合航拍。远眺龙头山,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讲起了龙头山这6年。

  民房,学校,政府办公房。这是当年龙头山恢复重建的顺序。

  在此之前,龙头山镇政府已经六易办公地址。

  “救灾帐篷先给群众”。震后次日,办公楼严重受损,干部撑起两把遮阳伞,伞下就算是龙头山镇党委政府办公处。从外地连夜赶回龙头山镇的李善云,跟同事在太阳伞下收集群众需求、对接援助信息。此后,从帐篷到活动板房再到老中学宿舍楼、租住民房,赶在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截止日前,李善云和同事们才正式搬入办公房。

  珍贵的坝区,留给了群众。龙头山镇党委政府办公房建在了半山腰上。对办公场所用地吝啬,换来的是民生项目的格外大方:龙泉中学的操场中央,是硕大的足球场。“这样的足球场,在咱们西部乡镇中学可不多!”李善云说这话时,透着股骄傲。

  6年前,我在采访后的“记者手记”中写道:“发展才能更好地抵御天灾”“赶走贫困,对抗灾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工作要做”,如今,7级不倒的抗震房、即将开通的高速路,让6年前的期望成为现实。

  光明村村民龙祥文家的土坯房在地震中彻底倒塌。如今搬进了抗震房,龙祥文的安全感又回来了:“一开始的时候遇到余震就往外面跑,现在知道房子结实,不用怕小余震。”

  前3年得益于灾后恢复重建、后3年又赶上了脱贫攻坚,持续的投入改变着龙头山。“6年前你进村,好多村子都是土路,现在到行政村的道路全都做了硬化;6年前你到小组,好多地方没手机信号,现在龙头山的网络信号组组通。这房、这路,归根到底是各级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李善云说,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咱们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树还是那树,种植户却多了技术

  6年前,地震发生时,勤劳的光明村人因为在山上采摘花椒,躲过了一劫,花椒树因此被光明村人视作“救命树”。

  如今,小小花椒树,已经成长为致富大产业,椒林几乎长满了整个光明村的适种区域。2014年以来,光明村花椒种植面积从3700亩增加到了1.3万亩。平均亩产值超过8000元,更是让光明村人看到了“亿元产业”的希望。

  “以前也种,但是产量低;而且不好卖,就算卖也卖不上高价。”在龙祥文看来,光明村能发展起花椒这样的准亿元产业并不容易,他说:“多亏了谭书记!”

  光明村党总支原书记、龙头山镇副镇长谭德军为了增加群众收入,劝群众改种花椒。可由于此前农户零散种植、疏于管理,卖不上价,群众并不支持,甚至村干部帮忙种下的花椒,也被农户拔掉,“洋芋卖不掉我还能自己吃,花椒卖不掉我咋吃?”为了说服反对者,谭德军组织的赴重庆花椒产业考察团,一半是反对种植花椒的农户。“看了种植基地,知道能种;去了花椒批发市场,知道好卖。”

  等到花椒收获,谭德军组织村民大会,花椒和玉米现场比照,“一袋花椒20斤,60元一斤,能卖1200元;一斤玉米最高能卖一块二,一车玉米不到1000斤,还卖不到1200块钱。”“一袋花椒跟一车玉米价格差不多”,终于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加上县里的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光明村才终于培育起了花椒产业。

  灾后恢复重建,离不开产业修复。为壮大花椒产业并形成品牌,挂钩部门昭通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除了免费发放花椒苗2.5万株、花椒肥2000包,组织群众补种,还发放剪枝工具600余套,组织科技人员通过走村串户,手把手地教农户。

  “种好花椒树,关键靠管护。”在自家花椒林里,龙祥文熟练地绕开花椒树的刺采摘。从只种不管到修枝打杈、除草施肥,这两年,龙祥文对自家的花椒换了个种法,产量翻了不止一番不说,每斤花椒价格还涨了20多元。花椒树能够找到钱,龙祥文决定不再外出务工,专心留在村里好好照顾自家花椒树。

  “社会各界的好,我们龙头山人都记着呢!”

  8月,龙头山镇光明村到处弥漫着花椒特殊的麻香。椒林之间,震后重建的抗震房矗立在道路两边。通过恢复重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龙头山镇贫困人口从2014年底的3473户11464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11户27人,贫困发生率从20.6%降至0.05%。“光明村一步跨越了至少20年。”谭德军感慨。

  花椒产业一项,光明村的户均收入就高达4.7万元,全面小康,要求“一个也不能掉队”。为了带动村里的深度贫困户,谭德军和村干部合计,组建合作社养殖椒林鸡。赶上禽流感,村干部就先垫钱,直到贫困户学会了养殖技术为止。

  “当保洁员,也为部分贫困户提供了收入。”正在配合开展脱贫攻坚普查的光明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仁安说,以往村里到处是土路、土坯房,群众就是想收拾也无从下手,如今大多数村组道路已经硬化,还修建了垃圾池,随着设施改善,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在跟着改变。

  “从搬迁选址到跟谁做邻居,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我们始终尊重群众意愿。通过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提高群众的自我管理能力。”李善云说。

  建好了房,也重燃了群众生活的希望。记者到龙头山那天,正好遇到刘富艳在填报高考志愿。当年小学毕业的刘富艳,如今也已经要读大学、走向社会。在刘富艳的支持下,她的母亲也在考虑重新组建家庭。

  李善云介绍,地震过后的头3年,每到8月3日前后,包保干部、志愿者都会到有亲属遇难的农户家中走访,去做心理疏导。“这两年,我们龙头山的生产生活已逐渐恢复常态。”

  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也改变着龙头山人的观念。光明村大凹子社搬迁那天,全村举行了一场简短的搬家仪式,拍照发给了当时帮助过村子的各界爱心人士。

  疫情防控期间,龙头山镇不少村民3天时间就捐了57万。“社会各界的好,我们龙头山人都记着呢!”李善云说。(记者  杨文明)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演员邵兵:五十知天命很舒服很淡然

    外形硬朗、充满阳刚之气的邵兵是“80后”观众的童年男神。1996年邵兵凭借电影《红河谷》中的悲情英雄格桑一角名气大增;在传奇故事《中华英豪》中,邵兵饰演的杜心武阳刚之气溢出屏幕,角色的侠骨柔情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 贾樟柯:当代生活对我最有吸引力

    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后,7月25日,主办方特别为贾樟柯举办“导演大师班”,精心准备的贾樟柯谈到了他对电影、文学的认识,也谈到了他在疫情期间的思考和创作。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孔博:在京郊圆更多人的乡村梦

    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中庄村一个2000平方米的厂房内,34岁的孔博正在各操作间查看。工人们熟练地分拣包装西红柿、黄瓜、白菜、辣椒等各种新鲜蔬菜,最迟第二天,他们就会被送到全国各地的顾客家里。

  • 严三媛:20年帮助千余名盲人就业

    右手手指在颈部一紧一松地捏提,由轻及重,连续而有节奏……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太湖花园二社区的义诊服务现场,无锡好轻松盲人推拿有限公司董事长严三媛正在为居民推拿。虽然头衔是“董事长”,但眼前的严三媛,身形修长、温婉秀气,如果不是双眼紧闭,很难发现她是盲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