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当好乡亲健康守护者

2020-08-21 07:54:22 来源:人民日报

  引子

  两年前的那一幕,胡兴奎记忆犹新——“医生,我这病能看好吗?”一对老年夫妻来到镇中心卫生院,看了病后仍觉得不踏实,“还是去县里吧,万一在这里耽搁了,更麻烦。”

  作为首批国家免费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云南大理大学毕业的胡兴奎经过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8年回到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小河镇中心卫生院工作。“就医老人患的是农村常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其实我们完全能诊治。”

  仪器简陋,技术薄弱……提起一些乡镇卫生院,过去留给乡亲们的多是这样的陈旧印象。在山区占全省国土总面积94%的云南,从乡镇到县城,常常要花两三个小时。即便如此,不少乡亲依然大老远赶到县城去看病。

  如何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

  2010年,为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问题,国家发改委、原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决定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培养工作,实施“两免一补”(免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政策,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服务的医学人才。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以下简称“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持续推进,相关政策不断调整优化。国家卫健委去年9月底发布的信息表明:2010年以来,共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培养5万余名定向本科医学生。2015年至2018年顺利毕业并履约的1.8万余名定向医学生,其工作岗位基本得到落实,并参加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截至2019年,云南省已招收培养定向医学生6928人,胡兴奎就是其中之一。两年来,他在基层摔打、淬炼,从住院医师成长为小河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定向医学生,怎样“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记者日前赴云南山乡探访。

云南巧家县小河镇中心卫生院医生胡兴奎为马鞍村老人测量血压。资料图片

  下乡从医

  “报考定向医学生,可以减轻家里负担,学好医术可以回报乡亲”

  “你学好了,回家乡做一名全科医生,把村民们的病看好了,那就说明,你的父母也能看到同样水平的医生。”这是胡兴奎上大学时写在笔记本上用以自勉的一句话。

  学医是胡兴奎年少时的理想。高考填报志愿时,老师第一次给他介绍定向医学生政策,他就心动了,“可以学医,还能享受‘两免一补’。”

  胡兴奎的家在巧家县小河镇一个偏远山村。“我们担心他因为家境不好才选择这个专业。”父母有点犹豫不决。哥哥特地去县里打听报考情况,结果成了坚定支持他的人。父母拗不过弟兄俩,点头同意。

  两年前,胡兴奎回到小河镇中心卫生院工作,成为14名医生中唯一的全日制医学本科毕业生。当时,卫生院条件跟不上,一个月收治不了多少病人,心电监测仪等设备静静地躺在房间一角。

  “学了这么多年医,待在那儿能做什么?”平日里朋友们的关心问询,让胡兴奎有些困惑,他也没少思考,“8年的学习和实践,怎么把学到的知识,在这里学以致用?”

  张开进也有过同样的困惑。他的老家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的一个偏远乡镇,乡亲们就医不便,去县城看一次病,上百公里的路程,坐车要两个多小时。

  “报考定向医学生,可以减轻家里负担,学好医术可以回报乡亲。”2010年,张开进成为昆明医科大学一名定向医学生。2018年到麻栗坡县董干镇中心卫生院工作后,他也在想:“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到底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刚到卫生院,一桩事刺痛了张开进:一名高龄孕产妇因为缺乏医学常识,没有及时送医,孩子没保住。“这样的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张开进意识到,“在农村,提升村民的健康意识、医学常识,跟治好他们的病一样重要。”

  由此,张开进常到董干镇所辖各村,给村卫生室的医生做培训,农村常见的外伤处理、孕产妇急救常识,都成为他培训授课的重点,“普及健康管理知识,可以在急救时抢回关键时间,这也是加强基层群众慢性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一些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回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想过要大显身手,也有过心理落差。作为过来人,张开进深有感触,“这个落差,折射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跟不上、医卫人才短缺和基层群众看病难、健康意识欠缺等问题。补上这些短板,正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胡兴奎也找到了工作着力点:以上门服务赢得群众信任。2018年底,刚到镇卫生院不久,他就和同事一起跑遍了小河镇所辖的10个村,梳理、排查辖区内的重病、慢性病患者。很多时候,到一个村组,光路上就要花两三个小时。有些地方山高坡陡,胡兴奎和同事就徒步爬山前往。

  “每个季度至少回访一次,不仅看病问症,还要关注病症成因、动态追踪。” 胡兴奎介绍,如今,以镇卫生院联动村卫生室,小河镇已形成25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对象7000多人,重病、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

  “基层全科医生更得是多面手。”胡兴奎说,“一手抓各类病症问诊开方,做合格的临床医生;一手抓慢性病管理,健康知识普及,做合格的公共卫生医师。”

  赢得信任

  “从起初的不被理解,到逐渐被认可、接纳,有过委屈,更有欣慰”

  “医生,我腿疼,能不能给输点液?”段大万是张开进的大学同班同学,2018年,他到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不久,接诊了摔伤的勐糯村村民老郭。

  为病人做完检查,确诊只是普通的水肿后,段大万开了些口服药和外敷药,让老郭休养一段时间。

  哪知,第二天老郭一瘸一拐又上门了,“段医生,你没给我看好啊!我还是要输液。”

  “你这个情况不用输液。”段大万坚持。不到一周,老郭的伤情明显好转。

  一来一回,老郭认定了段大万:“以后看病,我就找你了!”

  过去,不少到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患者对药物、输液没有具体概念,遇上什么病就想“先输个液”。

  “避免小病大看,实现小病善治,既要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也要在交流磨合中,培养村民这方面的意识。”段大万说,“从起初的不被理解,到逐渐被认可、接纳,有过委屈,更有欣慰。”

  对一些常见急症的救治,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水平也有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较高,个别卫生院因为没有第一时间救治的能力,贻误了病情。”龙陵县山区面积大,从段大万所在的镇卫生院到县医院,最快也要俩小时,一旦有患者发病,等赶到时,已错过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段大万的到来,让卫生院医生掌握了急性心梗静脉溶栓技术,今年上半年已应用相关治疗技术,成功抢救了3名急性心梗患者。

  工作渐入佳境,生活也步入正轨。今年新年刚过,段大万迎来人生的重要时刻,他的儿子出生了。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工作和生活节奏,段大万急匆匆回到岗位上。

  春节期间,正是感冒流行的时候,门诊上不时有发热病人。接诊时,一位发热病人引起段大万的警觉。经详细询问,这位患者刚从疫情严重地区回来,有呼吸道感染、发热、咳嗽等症状。做好防范措施后,段大万安排将患者送往县里指定的定点隔离医院。

  今年5月18日夜间,小河镇发生5.0级地震,胡兴奎立刻赶往卫生院。他和几个值班医生紧急商议:“先分成5个小队,赶紧和各个村卫生室联系。”

  得益于已经建立起的较为完备的家庭医生团队,胡兴奎很快统计到小河镇受伤群众的具体情况。26名受伤群众中,有17人轻微擦伤,通过村医诊治或现场处理后居家观察;5人出现轻微骨折等外伤,被迅速转至镇卫生院治疗;其他4人受伤较重,经初步检查诊断后,随即转往县人民医院治疗。

  垭口村村民王朝银在避震时被垮塌房屋砸伤,“我们怀疑是椎体骨折,迅速将病人转送到县人民医院。”胡兴奎说,此时县人民医院已做好接收伤员、开展救治的准备,为各乡镇转诊病人开通了绿色通道。

  这两年,小河镇中心卫生院在当地有了口碑,单月接诊量从过去的七八百人上升到3000多人。

  “卫生院服务全镇约4万人,目前的接诊量能够客观反映群众的就医需求。”如何赢得群众信任,胡兴奎深有体会,“只有真正提升我们基层全科医生的诊治水平,才能做到‘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有效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1 2 共2页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丁一军:保持军人本色的物业管理者

    “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并付出努力,就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新天地。”这是河南省许昌市远航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丁一军常说的一句话。

  • 海归博士殷石:新材料领域的创业者

    对建筑行业有了解的读者都明白,普通混凝土和沙子等材料混在一起用于盖房,因为普通混凝土强度不够高,因而其中要加入钢筋以提高强度。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