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敦煌彩塑艺人鲁勤学:老师就是莫高窟

2020-09-02 16:5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8月底,甘肃敦煌八旬彩塑手艺人鲁勤学的彩塑厂内,展示柜上整齐地摆放着敦煌彩塑工艺品。 闫姣 摄

  中新网兰州9月2日电 (闫姣 冯志军 高莹)八旬敦煌彩塑艺人鲁勤学,耗时四十余载摸索敦煌彩塑的制作工艺,他还创新“立体”壁画,将壁画中的佛像形象都制作成了便于游客携带的彩塑。“我特别想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把家乡推介出去,想让大家都知道敦煌彩塑的魅力。”他说。

  鲁勤学是土生土长的敦煌人,在家人的影响下,他对莫高窟塑像及壁画产生了浓厚兴趣。莫高窟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年少时,他经常有机会去洞窟,“沉浸式”参观之余,不禁发出“前辈们太了不起了”的感叹。

图为敦煌彩塑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鲁勤学教授女儿上色技巧。 闫姣 摄

  鲁勤学最喜爱的莫过于第45窟,其次则是159、194窟,窟内塑像及壁画颜色鲜艳,画中菩萨的彩带飘逸,十分灵动。醉心之时,他仿佛置身佛国世界,画像也变得“立体”起来,刺激着他的神经,“强烈地想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东西”。

  偶然一次,鲁勤学前往莫高窟的途中,看到路边用红泥塑成的娃娃,他灵光一闪,想用“捏泥人”的方式表达敦煌壁画及塑像。此后,他开始了长达四十余载的敦煌彩塑工艺制作生涯。在此期间,他成立敦煌彩塑厂,被评选为敦煌彩塑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塑像作品达300余种,部分被省、市级博物馆收藏。

  敦煌彩塑是我国传统雕塑中的一个门类,对于反映敦煌民俗文化和特色有着重要的意义。2008年敦煌彩塑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甘肃省非遗文化遗产名录”。

  8月底,敦煌旅游旺季期间,中新网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敦煌市北郊5公里外的彩塑厂,一探该技艺的发展现状。

  鲁勤学的彩塑厂,实际由一所废弃的乡村小学演变而来。最大的教室中央,用玻璃展柜陈列了几件最精美的彩塑,造型各异,做工细致,大都是以莫高窟内的佛像形象为蓝本塑造的。在制作区,展架上陈列着尚未上色的塑像,桌面上是用袋子封装的红泥,及各种染料。

图为未上色的敦煌彩塑工艺品。 闫姣 摄

  “这个是45窟的菩萨半身像,是莫高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最满意的一款作品。这个衣着华丽的彩塑是根据157窟的壁画造型设计出来的。”鲁勤学认为,壁画中的佛像姿态多样,比塑像更为灵动,所以他后期的塑像作品中,有很多壁画的“立体”呈现。

  “所用土都是当地土,是‘原汁原味’的敦煌塑像。”鲁勤学介绍说,现在陈列的彩塑有两种,分别为传统泥塑和陶质彩塑,改写了“自古敦煌不成陶”的历史,而这源于他与一位日本游客的故事。

  1987年,鲁勤学还在敦煌工艺美术厂就职,一位日本游客购买了一尊“乐舞飞天”造型的石膏雕塑,不料返回途中被摔断,日本客人惋惜不已,写信给他询问修复方法。从那时起,他开始琢磨能否以土为原料烧制塑像?此后,他创办彩塑厂,并反复试验后,于1995年烧制出了第一批附着力强、着色好、外观精美的陶质敦煌彩塑。

  “我非科班出身,老师就是莫高窟。”鲁勤学先后收过十几个徒弟,免费教授技艺。后来,有的徒弟前往外地发展,大多中途改行,如今伴在身侧的只有一个女儿。所幸女儿自幼十分喜爱这门手艺,进入制作状态经常废寝忘食,这令鲁十分欣慰,“手艺后继有人”。

  在鲁勤学看来,敦煌比较“内秀”,以致敦煌彩塑工艺品“藏在深闺”不被人知。他说,希望这一技艺将来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样,或许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学习,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编辑:刘英杰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中国女排的2020:心中有目标 身边有战友

    “2020年格外特殊,不论对我们的球队还是对我个人来说都极其艰难、很不平凡。整整7个月,我们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8月29日,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发表长文,回顾和总结中国女排的2020。

  • 叶锦添:创作就像“打跟头”

    8月29日,受山下学堂邀请,叶锦添给学员们上了一堂名为“新东方美学”的大师分享课,分享了其二十年来的美学心得。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方”

    在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见到小方时,她刚结束暑假最后一期生存挑战营。炎炎夏日里与孩子们5天4夜的朝夕陪伴,让这位90后姑娘的皮肤晒得黝黑,但她的脸上却丝毫不见疲惫。特别是聊起“野生君”,立马元气满满。

  • 于冬:电影创作要抒写国家历史

    在刚结束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记者专访了博纳集团董事长于冬,他谈了今后新主流电影该如何发展。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