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蒋爱荣的“爱心粥屋”
//www.workercn.cn2013-11-27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11月25日早上6时30分,天还未亮,郑州的街上,刮着寒风,让人感觉格外的冷。而在金水区黄家庵村,“爱心粥屋”的粥已经熬好了,冒着腾腾的热气,这里的6张桌子已坐满了人,没有座位的或站或蹲,10来平方米的小店,里里外外挤满了“顾客”,“生意”异常火爆。服务人员正在热情地招呼着前来就餐的人们,她们的脸上洋溢着温馨的笑容。

    “大爷,你坐里面,今天供应的是玉米糁粥、馒头、炒萝卜丝。”一位服务人员热情地给前来就餐的环卫工人介绍着当天供应的早餐。

    “生意”之所以这么好,主要因为这不是一家普通的早餐店,而是由12名志愿者凑7000多元开办的“爱心粥屋”,所谓的“服务人员”正是这些志愿者。

    粥屋的发起人是今年62岁的志愿者蒋爱荣和42岁的黄秋军女士。蒋爱荣来自南阳,是一名退休工人,现跟随儿子在郑州生活。黄秋军来自叶县,在郑州做小生意。其他几名志愿者有的摆水果摊,有的是打工者,她们大部分是来自河南各地在郑州打拼的普通人。

    “我刚开始给家人提出办粥屋的想法时,家人都认为不可行,他们觉得凭我们这些人的实力,几个月还行,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很难。我觉得这是好事、是爱心,肯定能传递下去。”蒋爱荣激动地告诉记者。

    粥屋的营业时间是清晨6时30分至7时30分。蒋爱荣告诉记者,这个时间段开放既不耽误环卫工人们干活,也不影响一些志愿者结束粥屋的工作后回家送孩子上学和去上班。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吃饭的大部分是老年人,环卫工人占九成以上,还有一些父母没时间做饭的小学生。“只要来粥屋吃饭的,都是需要帮助的,我们都让吃。”蒋爱荣说,开办爱心粥屋就是想让附近的环卫工人、一些流浪者和身体不好又没人照顾的生活困难的人员能有饭吃。要说现在的人都能吃饱穿暖,免费粥屋其实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环境,让大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也能激发大家的爱和善。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爱心粥屋”能长久地开下去,能在不同的社区开办,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我连着来吃七八天了。”租住在刘庄、负责打扫晨旭路花园路附近的环卫工人邵先锋老人告诉记者,他在郑州干环卫工作13年了,第一次听说有免费的饭吃,“刚听说时,我一点都不相信,后来见有些同事天天来吃,我才信。”邵大爷说,以后老伴也不用早早起来给他做饭了,由于早上4点差不多要来上班,干到六七点带的饭也凉了,现在每天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像做梦一样。“不求天天有菜,能喝碗热粥,吃个热馒头都很满足了,可人家还天天不重样地给炒菜吃。”

    “一分钱不要,我第一天去都没好意思吃饱,年纪轻轻的,人家给盛好端到跟前,吃完了连碗也不让洗,都感觉过意不去。” 今年42岁来自杞县在附近打扫卫生的刘秀花告诉记者。“每天来她们也不烦,大老远看见就招呼我们。”刘秀花对粥屋的服务赞不绝口。

    “粥屋开办以来,陆续有人过来捐款。”蒋爱荣告诉记者,有的过来看看,然后放下二三百元就走,名字、电话什么都不留下。让她们最感动的是一位88岁的老人,捐了700元,老人说他小的时候家里穷,在杭州吃了人家3天施舍饭才让他活了下来,他希望她们能把这种爱心长期传递下去。“现在的粥屋每天开支在300元左右,对于爱心捐款和所有开支,我们会详细记录,做到公开透明,只要我们有能力就会把爱心粥屋办下去。”蒋爱荣说。

    寒风中飘来暖人的粥香。“爱心粥屋”温暖了绿城。(葛颖)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