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远远望去,这个温馨场景映入市民朱先生眼帘。这是他下车后拍下的第一张照片。 市民 朱生 摄
一张图片,一段故事。昨天,当市民朱先生翻开手机中那张已保存了整整一周时间的照片时,不少人都被这个温情的瞬间所打动:烈日下,一名戴着墨镜、遮阳帽的男子专心致志地帮一名环卫人员按摩颈部……
这个人是谁,为何会帮环卫人员按摩?按照朱先生提供的线索,昨天,晚报记者终于了解到这张照片背后的温情故事。
一张照片里的遗憾
7月15日上午,市民朱先生开车途径高区德州中街时,一个温情的瞬间突然进入视线。“一个戴着墨镜、遮阳帽的男士,伸出双手在专心为环卫工按摩颈部。”他急急忙忙掏出手机,一停车便按下了快门。
“你们认识吗?”稍后,他一路小跑来到二人面前,试图了解详细情况。
“我是城管信息员,平时大家都在这条路上工作……刚才听他说颈椎疼,就过来帮忙按按。”“按摩哥”说了两句再简单不过的信息,之后便不愿多讲。直到再次听到朱先生想把照片传给记者的信息时,他才急急忙忙抬起右手不停摆动,“千万别报道,千万别报道!”紧接着,他便再也不愿透露更多信息。
带着一丝无奈,朱先生叹了口气,只好将这张照片“锁”进了手机。至今,每每向朋友们讲起这张照片,他语气中仍包含着丝丝遗憾:“这件事儿虽小,却让人心里觉得很温暖。”
听到快门声,孙卫东回过头,一脸诧异。市民 朱生 摄
一位低调的城管“按摩哥”
7月22日上午,刚刚经历过雨水洗礼的威海,空气异常清新。记者沿文化西路德州中街往北走了没多远,就远远看到了一个身穿橙色环卫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他,就是照片中的环卫人员王玉清。
“呵呵,是我,是我……”一阵简短的聊天后,王玉清面带羞涩地低下了头。“实在不好意思,那天有点热,干活时间长了,颈椎不太舒服,就让他帮忙按了按。”
由于无法从王玉清口中获取更多信息,记者几经周折,最终经过怡园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的牵线,与“按摩哥”孙卫东取得了联系。
孙卫东今年48岁,是高区城管办的一名信息采集员。高高的个头、黝黑的皮肤,一见面,他憨憨的笑容让人颇感亲切。不过,意外的是,面对采访,性格稍显倔强的的他,依旧坚持初衷:“这点小事儿,真的不用采访,真的不用!”
一对既陌生又熟悉的朋友
随后,在众人一次次沟通、劝说下,他最终同意接受采访。从他一段质朴的描述中,记者了解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当天上午,忙完工作的孙卫东途径德州中街时,遇到了颈椎病发作的王玉清。当时王玉清低着头,一副很难受的样子。
“怎么了,不舒服吗?”孙卫东边问边急匆匆地走过去。紧接着,曾专门学习过推拿、按摩课程的他,按照提示把双手放在了王玉清颈椎的疼痛位置。
短短几分钟后,王玉清感觉颈椎疼痛感明显得到了缓解。
根据孙卫东和王玉清的描述,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们都在这条路段上工作,各负其责,经常见面;陌生的是,两个人至今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
王玉清认真工作的身影,给“按摩哥”孙卫东带来了不小的感动。 记者常亮 摄
一份发自内心的感动
王玉清是东北人,今年63岁,目前负责德州中街文化西路到哈工大(威海)西门路段的保洁工作。对他来说,每天的工作内容虽说看起来单一,却格外繁忙。
“无论啥时候,都要保证这条路油光锃亮。”工作中,为了兑现这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诺言”,王玉清从来不怕费事儿:大风天气之后,他会坚持用双手逐个捡出刮进绿化带内的杂物;大雨天儿过后,他总是一步步弯着腰去清理被冲到角落里的碎纸片。
“从去年10月来到这儿附近工作,我就对他印象很深。”说起同在一条路段工作的王玉清,孙卫东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去年冬天,王玉清蹲在路边用手一点点从砖头缝里抠烟头时的场景,至今让他感动。
“其实,能有机会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为城市美容师提供一点儿帮助,心里真的很幸福。” 孙卫东态度坚决地说,“今后,如果身边人再有需要,我一定尽力帮忙。”(记者 常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