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76岁郑希成:拖着残腿,跟推土机“赛跑”(图)
//www.workercn.cn2014-08-06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在一条条涂着红色“拆”字的胡同里,郑希成先挪右腿,再把左腿拖上来,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他就这么拖拉着腿,和推土机“赛跑”。

  看到一座好四合院,他用哆嗦着的手端起相机,拍一张,糊了,再拍一张,又糊了。第三次,终于满意。他又从兜里掏出已经褶皱的小纸片,在上面画着老院儿的样子。

  今年76岁的郑希成已经画了整整14年的四合院。

  起初就是拿着画板现场去画,发现不行,太慢了。他改成随身揣着小纸片画院落结构,细致的部分用相机拍。还是太慢了,他又改成了用DV拍摄。到现在都没能把手机用顺手的郑希成用起DV机来可是游刃有余。

  他在分分秒秒地抢时间。

  2001年,郑希成家对面的一片胡同在一夜之间就被拆平了,“美术馆后街22号院被拆了我不知道,曹雪芹故居被拆了我也不知道”。

  当时的郑希成两度心梗后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家安心养病,不问世事。眼前的事儿让他一时有点懵。

  “蓝眼睛的华新民只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都能为保护老城这么奔波,我这老北京人更得做点事儿啊。”他说。

  他也写起了呼吁文章,可他发现自己“啰啰嗦嗦说不出个所以然”。他跟老伙计们去跟拆迁人员讲理,人家根本不听,“这些东西有什么值得保护的”。他撂下一句话:“好,我回去画给你看。”

  郑希成的画室就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一个架起来的木板是画板,一张老式的写字台做画桌,占了大半空间,两个人站在里面转身都费劲。

  写字台上垫着玻璃板,他说这样画钢笔画才方便。玻璃板下的毛毡已经老化,胳膊一蹭直掉渣渣。两只没有牌子的钢笔,陪他画了100多幅老院图。

  他的笔下,屋舍整齐干净,雕花刻字犹在,屋顶波浪般的瓦片片片分明,老树上每一片树叶都清晰可辨。老人原是北京象牙雕刻厂工艺美术师,最拿手的就是用钢笔勾描点画。

  不过最初,他画得草率。“心里着急,人家等着要呢。画完一张就让主人拿走,去跟开发商理论,保住院子。”九道弯南巷7号,就是这么保下来的。

  讲拆迁,郑希成讲着讲着就激动了,早就预备好的药被他第三次拿起又放下。

  “真正的老院子可比我画的好。”他说。

  老北京人都知道的灶温饭店四合院,“呵,真是好诶!”操着一口京腔儿,郑希成回忆着第一次细看的情形,“我直接呆那儿了!院子留的全,瓦当上的雕花儿是真精细。眼前就跟过电影一样,我好像看见院子的主人从明朝蓄发到清朝盘头又到民国梳了平分,那窗子原先用纸糊着还贴了窗花儿。嘿!真是好诶!”

  还有些老院子,因为人们的私搭乱建,已经走了样。郑希成画的不是北京民居的现状,他要剔去杂乱,重现记忆里四合院的原貌之美,他管这种画法叫“剔牙法”。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