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老兵赵良玉:与敌人苦战一晚上才突围(图)
//www.workercn.cn2014-08-18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到:更多

  记忆深处

  16岁离家 步行至西安考入黄埔军校

  赵良玉3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14岁时,他第一次在家乡看到了日本人,“当时很多鬼子会说中国话,他们想吃山药时,天黑后会到地里挖山药吃,把地里搞得乱糟糟的。那个时候乡亲们都害怕他们,谁也不敢靠近。”

  为了更好地赡养母亲,赵良玉14岁就结了婚。1938年,正值抗日高潮,得知很多年轻人都去前线打鬼子了,赵良玉深受鼓舞。他也希望为抗日尽自己一份薄力,便征求母亲的意见。“我娘以为我不敢,就随便应了一句说去吧。那时个性强,得到母亲的应允,就开始打听当兵的事。当时就想着上前线打鬼子,把这些侵略者赶出家乡!”赵良玉说,1939年4月,经北铜冶人邢泽中介绍,他离开了自己的母亲和刚过门一年多的妻子,和附近村子的一千多名同乡一起,沿太行山脉步行至西安,考入了黄埔军校。

  1939年5月至1941年5月,赵良玉在在黄埔军校第七分校(西安王曲)学习。当时,黄埔军校分几个纵队,有步科、骑兵科、炮兵科、辎重科、工兵科等。大家接受骑兵教育、士兵教育、士官教育、军官教育等,为上战场打鬼子做准备。赵良玉学的是步科。

  战场上就想着打仗 受了伤也不知道

  1945年,赵良玉所在的部队在当时的河南省林县遭到一股日军包围。“当时鬼子人数不少,他们都开着大炮,而我们的部队只有大几百人,而且只有步枪。眼看敌人就要打过来了,我们明白自己明显处于弱势,但还是拼死抵抗。”赵良玉当时是副连级,但与战士们一样,用步枪跟敌人战斗。

  如今,这场战斗的细节,赵良玉已经记不清了,就连当时所在部队的番号,他也说不上来了。他记得的只是他所在的部队整整打了一个晚上才成功突围,突围后队伍也被打散了。突围后,赵良玉才发现自己的右手腕被子弹擦伤,后来留下了一个很深的伤疤。而他投身战斗,受伤时竟毫无感觉。

  赵良玉打了几年仗,主要在河南林县一带,经常来回跑,没有固定的地点。敌人来袭,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往前冲,与鬼子短兵相接。每杀死一个鬼子他心里就会很痛快。打仗的时候,他们会带着干粮,饿了就吃上一口,但更多的时候是不知道饥饿。虽然日子过得苦,但从没想过要回家。他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怎么打仗,怎么杀鬼子。

  上千同乡赴战场 战后仅有几人返乡

  那场战役后,赵良玉和少部分战友成功突围,但却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后来只好回到家乡。回忆起那段战争往事,这位脸上刻满沧桑的老人感慨不已。他说,当时同村及附近村子一起去报考黄埔军校的有一千多人,但后来回到家乡的不过几人,很多人都在战场上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赵良玉回乡后不久,日本便宣布投降了!得知这个消息,赵良玉心里极其激动,至今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仍然难以平静。

  此后,赵良玉在家乡务农、教书。因为孩子多负担重,生活条件不好,他凭借上学时打下的文化功底教了几年书。“语文、数学我都能教,我的学生也不少。”他说,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想起那些峥嵘岁月时仍恍如昨日。(文/图 本报实习记者 杜倩倩 记者 苗静 石维)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