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孔国顺正为村民董乐富理发。马振波摄
泽州县南村镇冶底村东依晋普山,西接清化古道,北枕高岗岭,南沿冶底河,是一座民风淳朴的古老乡村,七旬老人孔国顺就是这里的人。52年来,孔国顺风里来雨里去,行走在冶底村的大小胡同,用一把普通的理发推刀“推”出了有口皆碑的好名声,推出了饶有韵味的人情世故。
8月21日,记者慕名来到冶底村寻访这位“传奇”老人,倾听他背后的故事。
在冶底村胡同口的门墩、石凳上坐满了乘凉的老人,记者刚开口打听“孔国顺”这个名字,顿时就围上来一群人,争着给记者指路。
孔国顺家兄弟姊妹3人,他是老幺,祖上世代务农。17岁那年,穷苦少年孔国顺自学理发技艺,3年后“出师”,在生产队替社员理起了发。打那以后,他就成了村里的一名“义务理发师”,给人理发没收过钱。
孔国顺的普通理发对象就是村里的乡里乡亲,谁找上门就给谁理,毫不犹豫。他还有专门的服务对象,大致分为几类:村里的低保户、五保户;80岁以上腿脚不好的老人,或重病、瘫痪在家的人;新生婴儿。最让常人佩服的是,孔国顺肯给刚去世的人理发。这在村民眼里,多少是件忌讳的事。
孔国顺的邻居王小务透露,今年6月份,南村镇某村有位60多岁的老人不慎被火烧死,死者被火烧得非常惨,连亲属都不敢近身,便央人来冶底村请孔国顺前去帮忙。按说,这似乎已经超出了义务理发师的服务“范围”了,但孔国顺想都没想就去了……
孔国顺老人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形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月农历的初一、初三、二十这三天,便会主动到低保户和五保户家里服务,每次至少要给两三个人理发。
“我给人理发就当锻炼了身体,身体健康我心情也就好!”这是孔国顺朴素的生活哲学。就是这样,从青葱岁月到古稀之年,52年来,孔国顺用一把推刀“推”出了对自己、对冶底村人来说,都意义非凡的乡村人生。
本报记者李全宏本报通讯员吴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