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坐在医生办公室的椅子上,小李生怕压塌坐椅。记者 余敏 通讯员 宋黎胜 吴懂科 摄
26岁,400斤,两三个人能走的病房通道,小李一个人就占了大半。怎么就这么胖了呢?小李出生时就有8斤多,从小就特别能吃,长大了更是多吃少动,体重就飙上去了,尝试过吃药、针灸等方式来减肥,但均以失败告终,明天他不得不走上手术台,在医院接受“切胃减肥”。
从小爱吃,体重屡破纪录
小李妈妈说,儿子从小爱吃,还没学会走路,一天就能喝4瓶牛奶,再加点荷花糕,能吃就尽量让他吃,吃得带劲长得快,孩子壮一点,大人也开心,邻里们也都很羡慕。但之后的“发展”让家人始料不及,小李的体重屡破纪录,家人原本的开心和满足感逐渐化为担忧和痛苦:上幼儿园大班80斤,小学一年级超过100斤,初一已达200斤,初三近270斤,工作不久,便轻轻松松突破了300斤。
“其实,我觉得自己也不是特别能吃,就是长得比一般人块头大点,比如一般人吃这点东西,长到150斤。我呢,吃的比这点东西稍微多一点,按理说长到200斤差不多了,可我现在长到了400斤。”小李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减肥药、针灸,减肥一再失败
初中时,小李身高就超过1.75米,体重200斤。他觉得,自己已成为大家口中的“胖子”,行动不便也不想动。吃得多又不动,体重自然又往上蹿。初中3年,增加70斤,这让他也意识到要减肥了。但上去轻松,下来难。
减肥药、针灸、运动……这些年,他尝试了很多减肥的方法,七七八八也花了好几万块钱,但是每次都是信心满满,却越减越胖。“初三那次针灸减肥,还是挺怀念的,一下子减去20多斤,当时我和家人都很高兴,觉得有希望了。不过,后来还是失败了,反弹后比原来还增加了20多斤。”小李说。
小李的妈妈觉得,儿子主要还是缺乏毅力,不能坚持,吃的“老毛病”一犯,就前功尽弃。之后的减肥都是这样,一边减,一边却多吃少动。
这一点,小李也承认。他在杭州一家超市配送中心工作,刚工作时对业务还不太熟悉,来来回回走,运动量较大,体重在350斤徘徊了好几年。慢慢地,业务熟悉了,运动量减小,恰好公司有了新福利,每天可以免费喝饮料(可乐、雪碧等),不知不觉中体重直奔400斤。
接受“切胃减肥”,期望降到200斤内
刚到医院时,小李还真给医生和护士出了些难题:最大号病员服穿不上;脂肪层太厚,医生专门订购了手术器械“加长版”;护士抽血也得费点工夫。
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及微创中心副主任孙晓东博士给他做了全面体检,确诊有脂肪肝、高血脂,心脏功能也不太好。
孙晓东给小李制定的减肥方案是“切胃减肥”,医学上称之为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手术。手术在患者腹部打几个小孔,然后医生在腹腔镜下切除患者部分胃,再将切除后的胃进行缝合。这是通过改变胃容量,达到控制患者饮食量的目的。胃口小了,吃一点点东西就饱,摄入的热量少了,体重自然会降下来。
2008年,“切胃手术”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纳入正规减重手术,全世界已有100万人做了这个手术。三年以上的跟踪结果显示,做过手术的人能减掉60%—70%的多余体重。
孙主任说,“切胃减肥”手术也并非人人适宜,以下几类人可以考虑做:
各种减肥方法无效, BMI指数(体重指数)在35以上;BMI在30—35之间,且有Ⅱ型糖尿病,生活方式和药物已难以控制血糖,尤其还有心血管风险因素;BMI在28—29.9,如果其合并Ⅱ型糖尿病,并有向心性肥胖(女性腰围>85厘米,男性腰围>90厘米),且符合两条代谢综合征标准(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水平和高血压)。
明天,小李就要做手术了,他的预期目标是把体重减到200斤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