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物小传】
戴安澜,又名衍功,1904年生,安徽无为人。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黄埔第3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在古北口战役、台儿庄战役、保卫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中,屡立战功。1942年,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在与日寇殊死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8岁。
父亲殉国时我年纪尚小,我对父亲的印象主要来自于母亲的叙述,以及父亲的日记和一些历史资料。母亲告诉我,父亲在世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父亲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最高处,他在最后一封家书中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家书只是薄纸一张,却承载了父亲对国家民族厚重的情感。
1942年3月,父亲作为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奉命率部经云南进入缅甸,集结同古,受命死守。同古是阻止日军北侵的重镇。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父亲表示决一死战,带头写下“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各级将士纷纷效仿,全师上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在10多天的血战中,父亲率部以伤亡800多人的代价歼灭日军5000余人。
1942年5月18日晚,200师在突围中冲进了日军的埋伏圈。当时雨雾浓密,父亲走在最前面,战士们跟在后面。日军发现后就用重机枪扫射,父亲胸部和腹部各中一枪,仍指挥部队突围。由于连日大雨,父亲的伤口被雨水浸泡后溃烂发炎。26日下午,父亲已经说不出话,他示意战士拿出地图,用手指着地图,要部队立即由茅邦村附近的莫罗渡瑞丽江,又指出了回国路线。弥留之际,父亲示意卫士将他扶起,面向祖国的方向凝视。父亲牺牲后,200师部队按照他指示的路线,于1942年6月初回到国内,日军妄图全歼200师的计划落了空。
2011年,我赴缅甸,找到了父亲的牺牲地茅邦村,在那里对父亲和牺牲的远征军将士进行凭吊。踏上父亲当年浴血奋战过的土地,让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抗击日寇,不仅是中国抗日战场从国内向国外的延伸,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由此担当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任。
(戴安澜之子戴澄东口述,本报记者王海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