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七旬老人高相文二十载的未了情:收集俗谚二万九千条 (图)
//www.workercn.cn2014-09-2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每到闲暇的时候,高老师都会在书房多坐一会儿,看到整整四大箱的书稿,满脸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同时又有些失落:“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这些书稿顺利出版。”

  “看到一个俗谚,像捡到一个宝贝”

  高相文老师今年76岁,是辽宁抚顺市一名普通的退休教师。上世纪8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高相文翻看了天津师范大学曹聪孙先生写的《中国俗语选释》,很感兴趣,尤其在读到文后附录中记载“我国俗语,历来无典”的时候,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俗谚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而至今却没有一本专门收录俗谚的辞典,实在非常遗憾。因此,他就动了搜集整理并编辑俗谚辞典的念头。这个想法刚提出来就引来周围人的冷嘲热讽,“一个中学老师竟然还想编辑辞典,真是自不量力、天方夜谭。”其实对于编辑这本辞典,老高也有些心里没底。“我在辽宁师范学院学的专业是数学,要编辑这本辞典,无异于一个新手在俗谚海洋里学游泳。”

  但是高老师没有气馁,他把工资的绝大部分拿出来,用于购买各种古代及现代作家的作品并深入阅读。“那时候他买书剩下的钱只够半个月开销,家里还有出生不久的孩子,我就省之又省,有时候还从娘家要钱。”高相文的老伴说,“下班回家后,老高还要给学生批改作业,写教案。每天忙完这些都已经晚上8点多了,可他还坚持搜集书中的各种俗谚。有些文字看不懂,他就现查字典。”高老师笑了笑,“有的书籍里面俗谚并不是很多,可每本书我都要认认真真把它读完,生怕漏掉了一个,看到一个俗谚我就像捡到了一个宝贝,顿时精神百倍。”

  “如同着了魔一般沉浸在俗谚世界里”

  就在他小有所获的时候,又遭遇了一盆冷水。“当时我抱着一摞初步写就的书稿送给一位相熟的中文系教授,想让他给把把关,结果他稍微翻看了两三页就说,从未听说一个人就能写部辞典的。”但是老高憋了一口气:“一个人怎么就不能写部辞典,我就非要弄出个样儿来给你们看看。”

  老高坦言:“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和精力有限,我也对自己所做的这个事产生过怀疑,也曾想过放弃,可又觉得有些可惜,实在是不甘心。” 除了阅读各种与俗谚有关的书籍,就连平时阅读报纸杂志、观看电视电影时,老高都要随手带着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看到听到的俗谚。老伴形容他“如同着了魔一般沉浸在俗谚世界里”。每天老高都要工作到深夜,书稿是改了写、写了再改,有不少条目都是改写了好几次。1992年书稿终于完工,当时有些出版社表达了出版意向,但由于种种原因,书稿迟迟未能出版。

  2004年,来自北京某出版社的负责人联系到了高老师,“他们看了书稿后,表示非常有兴趣,而且还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于是高老师认真地按照对方的要求,充实了引文、主题目录索引等内容,又经过3年多的修改,最终成稿。他给这部书稿取名为《中国汉语俗谚辞典》,辞典全文逾300万字,共收集了2.9万条俗谚,其中包括少量演变成俗谚的实用成语、歇后语等,几乎囊括了从古至今的常用谚语。同时为了方便读者,辞典还按条目内容编排了主题目录,如治国理政、明辨事理、警示、教育、社交礼仪、民俗风情等十八大类,辞典的条目后均注明俗谚的出处。(周爱娜 刘洪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