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水烧开了,厨房里传来水壶欢快的口哨。王彩仙(见图②,本报记者张文摄)用毛巾小心地裹着壶把,拎着水壶来到离家不远的三岔口西路,把开水倒入放置在路口的“爱心保温桶”中。
对这位75岁的老人而言,拎起满满一壶水实属不易,但她坚持每天把路口的保温桶注满开水。“这是老头子留下的事,必须做下去。”老伴施永清(见图①,资料图片)去世已有两个多月,拎起沉甸甸的水壶,王彩仙感觉就像搀扶着老伴。
这对家住四川西昌市的老人,免费为路人提供开水已有10年,被人们称为“开水爷爷”和“开水婆婆”。如今,“开水爷爷”辞世,但两位老人的善举故事,像“爱心保温桶”中的水流淌开来……
“我在这附近蹬了十年三轮,也喝了十年免费开水”
三岔口西路地处交通干道,来往行人络绎不绝。三轮车夫、环卫工人、菜贩……很多人都是路口免费开水保温桶的“常客”。“我在这附近蹬了十年三轮,也喝了十年免费开水。”三轮车夫唐德远每天都会带着一个茶壶,蹬车累了困了,就在保温桶旁歇歇脚,续上一壶水解解渴。
“渴了给口水喝,举手之劳,与人方便就好。”王彩仙回忆,2004年的一天,她和老伴在一家菜市场发现一个“爱心供水点”——一家商店门口设置了一个保温桶,旁边放着一次性纸杯,“那时候正走得口渴,就去接了两杯水喝。后来想,我俩都退休了,身体也可以,这种好事我们也能做。”老两口稍一合计,就在家附近设置了两个保温桶,上面涂上“免费供开水”几个字。
开水壶盛满水将近10斤,每天注满保温桶并不是容易的事,施永清心疼老伴,主动揽下送水任务。从此,他每天早晚都来回几趟,将保温桶注满开水。“渴了就来喝点水,自家烧的,很干净!”每次送完水,施永清都会在附近“吆喝”一下。
渐渐的,三岔口西路路口的“爱心保温桶”有了“知名度”,每天很多人都到这里来接水喝。为了方便没有水杯的行人,施永清时常送来些一次性纸杯放在保温桶旁。“老人很细心,隔几天就清洗一次保温桶的水垢,还嘱托我帮忙看管。”保温桶附近的杂货店老板谢志蓉告诉记者,路过的人常跟她打听保温桶主人的名字,就这样,“开水爷爷”和“开水婆婆”的事迹就传开了。
老两口出远门时,会嘱托街坊邻居为保温桶加水。“这两个保温桶就是我们这一带的名片,大家当然都要出力。”邻居夏建康自告奋勇帮助送水,他告诉记者,老人的善举已形成了“号召力”,只要桶里水少了,附近很多店铺和居民都会主动给保温桶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