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五世同堂的和美之家:吵架不是积累晦气?(图)
//www.workercn.cn2015-02-17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农历腊月26,距离除夕还有4天。王家五代人基本上聚齐了。 李茂君 摄

 

    在这个家里,过年回家,从不用问“缺点啥”“要带啥”,因为平日都有了、没的都自觉补了。

    在这个家里,雷打不动,几乎每天都有人从城里、甚至上海打工处坐车200公里回来陪老人吃饭,年年除夕总要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和老人相聚。

    他们说,一家人要好,关键就两条:“老人出去玩玩,晚辈回来看看。”“孝敬是种自觉,就像吃饭要提筷子一样。”

    无和美,不成家。“一个家庭最高利益就是和美。吵架不是积累晦气?”似乎总是上辈人才有的、已经很久远的“一辈子不红脸”,在他们家比比皆是。家庭成员纷纷深以为自豪:不管家内家外,不说脏话粗话。

    难的是,日积月累都如此。难的是,一家五代都如此。难的是,二十多人都如此。所以邻里一致公认:这家人的好,是家风。

    明日除夕。新春佳节。我们特意找到江苏如皋这户五世同堂和美之家,说家风,说传承,说喜乐,也是向在上海打拼奉献的广大务工人员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道谢、致敬!

    第一代  有一种幸福,是吃包子

    牙口不好了,第一代的老太太薛子英,爱上吃包子。

    她的幸福在于:根本不用开口——儿辈孙辈重孙辈们,每天换着花样带来;肉的、菜的、蟹黄的,冰箱好办展览了,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可别小看这事。民以食为天,没牙老人其实所求并不多,何况这是每天所需的细水长流,还得想方设法她不吃腻。百善孝为先,重心不重行,怕的就是天长日久。所以老人心有明镜,记者一请她回忆最感动的事,脱口而出。

    在这个家就是这样,说来都是日常点滴,但他们是一直做、真心做、欢喜做。

    就说两件最简单的、我们都被教导过的小事:他们每次到了家,第一件事就是招呼老人——你一直做到了吗?他们一起吃饭时,都会先给老人夹菜——你一直做到了吗?

    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年轻的重孙也会专门夹鱼肚子上的肉,把刺都弄干净了,说:“奶奶,这个没得刺,你大口吃!”

    所以薛老太面对记者,动情讲起了——他:“这么好的家庭上哪找啊!临走那天晚上,他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但是并不觉得难过,特地拉着我的手,跟我说:”我就是舍不下你啊。‘我说:“你别难过,我会好好的。’夜里,我轻轻地碰碰他,他没有回应,也不作声。我赶紧查看,只剩一点气了,连忙喊家人,对他说:”你等一等啊,儿孙们马上都到。‘最后,所有儿孙们都到齐了,他才安祥地闭上眼离开了,大家都没有缺憾。“

    人在两种境遇会特别怀念老伴,一是儿孙不孝要哭诉,二是日子很好要告慰。她显然是后者。

    人在两种时候能平静是种幸福,一是临走之时,二是每日醒来。他和她显然都做到了。记者近距离观察。并排两座三层洋楼,门前庭院的花园中种有罗汉松、五针松、红枫、鸡爪槭等景观苗木,房后一汪清泉溪流涓涓。院子里腊梅飘香沁人心扉,围墙外的绿篱修剪得十分整齐精致。大门口一条笔直洁净的水泥路,对面则是五颜六色的苗木成林。苗木林地里间种一些青菜,老太太闲时就在这里侍弄侍弄,冬日阳光晨曦初露,被霜打过的黑塌菜被老人娴熟拔起,筐回用院子中的井水清洗,老太太一天的劳作从为儿孙们添道菜开始。

    在如皋的孙辈们虽然多住城区,但到了餐点会开车回来一起吃。饭后如果不忙,他们乐于接上老人去城里看看、去公园转转,让老人不觉得孤单。他们说,关键就两条:“老人出去玩玩,晚辈回家看看。”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