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李光忠、陈国英夫妇重德尚义的故事(图)
//www.workercn.cn2015-05-24来源: 贵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情怀:衷心永向党,真诚为群众

    大水井,原来古树遮天,林茂水丰,故而得名。

    然而,上世纪40年代初修航发厂砍走了山上的大杉树,1958年大炼钢铁又将合抱粗的青杠树放倒,包产到户初村民大肆毁林开荒。几番劫难,寨子周围的13个山头变成了荒山秃岭。一下暴雨,水把山上的泥巴剐走,岩体日益裸露,生态严重破坏,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有名的大水井成了枯井。

    解决吃水成了头等大事。1984年,李光忠向县民宗局写报告,得到炸药、雷管等打井物资的支持。由于工作在外,挖水的重任就落在了妻子陈国英身上。

    冬闲时节,陈国英作出安排,妇女随她挖引水隧洞,男劳力负责挑水和喂养牲口。三个冬春的努力,全村男女老少出工8000多人次,终于挖通水源。

    挖水期间,李光忠想到,有林才有水,如果不种树,水迟早会干涸。当时,由于杜仲皮和树叶很管钱,李光忠拿出积蓄的2500元钱买来种子育苗,陈国英带头创办了大水井杜仲林场,陆续在13个山头和地块种上了90多万株杜仲、松、泡桐等各种用材林,面积3000多亩。

    树越长越高,山越来越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粮食产量大幅上升。每户每年光修剪杜仲、黄柏枝条,都可以卖得上千元,加上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很多人家成了“万元户”。

    村里不通公路,李光忠、陈国英带头修路。他们先捐资500元买来炸材,又带着寨里人先打通了艰险路段。

    夫妇俩带头修路的事迹感动了政府和群众,乡里支持了1.5吨炸药,修路占地问题也顺利协调。夫妇俩又义务当指挥,安排测量线路、采购雷管等具体工作,由陈国英率领4个村民组的群众修公路。5公里的主干线修通后,接着又修起7公里多的串寨公路,将相邻的村民组全部串通。

    看到村里的孩子们起早摸黑赶几公里山路上学,1987年,李光忠从工资里挤出700多元,写报告争取到省民委和上级政府补助1.5万元,发动群众投工500多个,建起260多平米的校舍一幢,140多个孩子得以就近上学。

    巾帼展风采,山村换新颜。1997年,大水井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50元,远远高于其他村子,加上价值上千万元的“绿色银行”,被定为毕节地区8个小康试点寨。

    家风:传承忠孝礼义信,爱国敬业报党恩

    “要不是李大爷帮忙,我们现在还住岩洞。”苗族同胞陈祖华说。

    26年前,12户苗胞住在半山腰的岩洞和杈杈房中,李光忠多次写报告给县民宗局,终于申请到了每户2000元的安居工程款。1989年,陈国英为苗胞们选址建房公路边,带领乡亲们帮助盖起了新房。陈国英老人搬运砂石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现在逢气候变化仍会痛。

    帮助别人,李光忠夫妇像亲人般温暖。李光忠回忆,上世纪80年代,羊场镇的陈光强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和路费,他给了80元钱;素不相识的李中文娶媳妇没钱,他给了100元钱……妻子陈国英已经记不清丈夫到底拿了多少工资接济别人。

    对待家人,李光忠夫妇无比严厉。二儿子李春富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是民办教师,因为嫌每月十元钱的工资低,想改行去电站,就跑去找乡里的魏书记“走后门”,回家后,挨了李光忠一顿臭骂:“你要是一个人图安逸走了,学校的娃儿谁来管?”李春富只好打消了辞职念头。他曾工作过的乡供销社分到一个用人指标,李光忠与妻子商量后将指标让给了别人,他对子女说:“我是党的干部,怎么能干这些利己的事呢,好生活要靠自己努力。”

    人老不泯忠贞志,退休不忘公仆心。李光忠从退休回家后,乡党委聘请他担任大塘党支部的顾问。由于他熟悉政策法律,工作经验丰富,村干部们遇到事情就向他请教,老百姓有事也经常找他商量,夫妇俩还是村里的义务调解员,至今至少调解了40多件民事纠纷。大塘村支书刘太贵是李光忠家的常客,每次遇到难题都要来请教。“15年前的小康试点指标已经完成。按照小康新标准,全村还有很大差距,任务还很重,有了老书记的热心扶持,我们完全有信心。” 刘太贵告诉记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从满头青丝到缕缕华发,不变的是对党坚定的信仰和对人民的热爱。2008年,特大雪凝灾害把村里的电线杆冻断了9根,80高龄的李光忠不仅立即组织青壮劳力抢修,而且亲自参与抬电线杆的劳动,不慎闪了腰杆,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

    家风传后代,感染众乡亲。从1990年起,李光忠就用自己的工资设立家庭奖学金。如今,李光忠家子孙四代有22名大学生,有7人是教师。子女们为了报答二老,几年前还设立了孝敬基金,每年每人给老人2400元,催促老人们出去旅游。理化乡人大主席李忠荣说,我从小在这里长大,二老乐于助人,家风淳朴谦让,受他们影响,寨子里20多户无赌博、偷盗,外出经商和务工都很找钱,外寨人都羡慕得很。

    如今,李光忠老人每天早上九点起床,寸步不离服侍老伴洗漱,然后坚持看书报。老人说:“我退休了,但不能退步,不能褪色。”丈夫谈话时,妻子陈国英在一旁静静地听,不时插上一两句话。回忆起两人的爱情,丈夫评价说:“她有干劲,听党的话。”妻子回应:“听党的话,照党说的办。”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李光忠还感慨万千:“年轻时尊重爱情,中年时保持爱情,老年时回忆爱情!”

    “不独外面风光美,家乡自有景色丽。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走出大水井,阵阵绿浪迎风铺展,李光忠老人的话回旋脑海。前些天,他爬上村里高耸的大岩山,实地查看景色迥异的峡谷风光和溶洞。他说:“大水井森林好、风景美,如果将来搞好旅游开发,这里会更热闹!”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