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王德林:永不消逝的电波(图)
//www.workercn.cn2015-06-01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身体不由我支配,时间却任由我支配”

  不到10平方米的简陋卧室,成了王德林的“前线指挥所”,志愿者在一起商量如何为困难人群服务。

  “有时王德林一边跟我们聊天,一边给自己打针。右手拿着针管,往左手背上一扎,动作熟练。”一位志愿者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王德林时的场景,在场很多人看得目瞪口呆,可王德林已经习以为常。

  车祸的重创,并不会因为截肢和手术,就消除了所有痛苦。

  瘫痪导致泌尿系统经常出现感染,随之而来的就是肾炎,王德林从12岁开始,就长期与腰酸背痛为伴。“这些年,平均每个月有10天左右,都需要挂水。”王德林介绍,如果让护士上门打针需要多花10块钱,“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为了省钱,每次买回药水,就学着自己给自己打针。其实,挺好学的。”

  这个瘦削的男人,在生活的苦难面前,总是充满乐观和坚忍。

  “我的优势是时间,身体不由我支配,时间却任由我支配。我可以一天24小时守在床头的电话旁,哪位老人需要,打个电话,我就可以联系志愿者上门服务。”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可志愿服务开展的难度,还是超出了王德林的想象。

  当时志愿活动在常州刚刚兴起,很多人对此没有概念。服务初期,志愿者们需要找到困难人群。他们挨个对社区、街道进行走访摸底,想要了解第一手的信息,可当时最多的就是不信任。

  “不知道,不需要。”“你走吧,我们这儿没有。”“谢谢,我们不方便透露的。”这样的回答几乎成了常态。当时,社区工作人员并不十分清楚,这些年轻人究竟想干什么。帮扶对象面对志愿者热情的笑脸,也是满满的不信任。

  “人家想,你们肯定是图钱吧。压力蛮大的,一心想做好事,却得不到正面的反馈,心里确实有些难受。”王德林告诉记者,“逼急了我就坐上轮椅,跟其他志愿者一起出去宣传,没其他办法,只能耐心多做解释。”

  初创时的种种困难一直持续了一年多。随着志愿服务的开展,口碑逐渐扩散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王德林和“一加”爱心社。常州当地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这个志愿者队伍,求助电话也多了起来。

  “很多志愿服务团体都是集体做活动比较多,我们不一样,我们走访一些孤寡老人、残疾人,确定服务对象后,会安排志愿者点对点长期帮扶,结对做长期生活义工。”王德林解释。

  王德林趴在卧室里,既做接线员,又做总调度,一天24小时守候在床头的电话旁。要接受志愿者的报名,听求助者诉求、谈心,安排志愿者服务。

  临终关怀,让每个生命有尊严

  除了这些,王德林自己,还选择了志愿服务中最难啃的骨头——临终关怀。

  “让老人在最后的时光过得快乐、走得体面,其实是对生命的尊重。在他们恐惧、孤独、无助的时候,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在他们耳边轻声叮咛:不要担心,一切都会好的……直到他们的每一个细胞都停止游走,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旅程!”

  王德林何尝不曾被命运宣告过死刑,他理解那种绝望。

  由于全身多器官损伤、摘除,医生曾断言王德林活不到成年。“在那些与其说治疗,不如说等死的日子里,我开始看《死亡日记》,看很多关于死亡的书籍,真的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王德林回忆起曾经最黑暗的日子。

  在很多热心人的帮助下,王德林逐渐走出了内心的阴霾,开始探望这个世界的阳光。如今,他也希望用自己的爱,去感染那些在绝症中苦苦挣扎的孤寡老人,尽力减少他们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王德林还记得15年前,自己和志愿者一凡一起服务的第一位老人——佘奶奶。第一次进入这个家时,昏暗的小屋肮脏不堪,只有一个收音机陪着老人。

  老人患有哮喘和乳腺癌,老伴去世得早,五个兄妹陆续跟她断绝了来往,成了实际上的孤寡老人。她浑身散发异味,志愿者轮流给她翻身、擦洗、喂水,王德林有空就来陪着老人聊天。

  因为从胸椎往下开始截肢,王德林腰上全是钢板,最长只能坐三个小时,否则背上会变形,支撑不住。老人住的地方偏远,往返车程就要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回一趟都有点腰酸背痛,王德林脸上憋得通红,却硬是没有一句抱怨。”一位志愿者打心眼里佩服。陪护多了,逐渐熟悉了,王德林累了就索性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躺在床边,陪老人聊聊生活趣事,帮老人了解外面的世界。

  这样的陪伴持续了半年多。“临终前佘奶奶流着泪,双手抖抖地、不停地作揖,当时我眼泪就下来了。”王德林清晰地记得,那是冬季的早晨,“那天特别冷,我看着志愿者为老人穿上最后的衣服,送她离开。”

  几年来,王德林和其他志愿者陆续送走了41位老人,“临终陪护,让老人把我们当成了亲人,都走得很安详”。

  就这样,王德林一天一天坚持着,周而复始做着这些平凡而琐碎的志愿服务工作。

  他所创立的“一加”爱心社,一晃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

  加一,加十,加一百……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受到感染,围绕在王德林身边。

  为了赶上社会前进的步伐,空闲下来,王德林跟其他志愿者一起,研究网上微公益,并且为“一加”爱心社注册了微信公众平台。QQ群也已经建立了17个,志愿者根据特长和服务意愿的不同,由王德林区分管理。

  王德林表示,公益也要创新,不仅需要坚持做,还需要越做越好。他微笑着复述莎士比亚的名言:“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刚刚过去的“5·20”当天,王德林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和一凡的合影。他和她因为公益,已经认识了15年。合影没有配文字解释,但照片里阳光明媚,两人笑得都很灿烂。

  志愿者中的一些老朋友开始起哄。王德林并不多说什么,只是爽朗地笑着。

  在这笑容里,大家分明看到了面对命运不公时爱心赋予生命的张力。(记者 苏雁 通讯员 王阳)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