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童生辉:我是自行车手“童主播”
//www.workercn.cn2015-08-03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个人的骑行,有些孤独,又不孤单。一路上,童生辉偶尔会遇到当地的骑行车友。因为每天有100多公里的骑行计划,童生辉总是匆匆跟车友打个招呼,又超车开始自己的旅程。“每天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风景。骑行的速度,让你对每一个弯道、每一处风景都记得很清楚,甚至路过的每一家店也印象深刻。想吃就停下来吃,想住就停下来住。差不多20公里左右就能找到停歇的地方。”

  一次自由的骑行,未知的路上充满了新奇和刺激。骑着自行车却夜宿汽车旅馆、摸黑入住东部金仑的温泉旅店偶遇宁波籍厨师……童生辉9天骑行1000多公里,因为身体的疲惫和朋友的劝导,他与有着最美风景却路况危险的苏花公路擦肩而过。这也成为他第一次环岛留下的遗憾,“但这次骑行,让我发现心中的挚爱,我跟自行车再也分不开了,这将是我一辈子的爱好。”

  去年10月,童生辉再次跟他的几个车友开启环台湾岛骑行。少了第一次的探险成分,多了停留看风景的悠闲,弥补了苏花公路的遗憾,领略一把台东美丽又险峻的太平洋海岸风光。

  投身公益 影响身边更多人

  作为嘉速—乐骑社的负责人,童生辉希望以民间社团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并热爱骑行。据介绍,乐骑社的前身是前年成立的嘉速自行车队,当时童生辉获得了当地企业的赞助,带动身边10多位有专业装备喜欢自行车竞技的年轻人一起去参加上海自行车业余联赛。“上海联赛因为有好几站都在嘉定区域内,所以我们就取名嘉速车队。”

  去年6月,在嘉定团区委、区民政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嘉速升级成为广大车友服务的社会组织——上海嘉速自行车运动文化发展中心,同时成立了嘉速—乐骑社。“我们以快乐骑行为目标,聚集了不同能力水平的车友,每周一次夜间骑行锻炼,一次自行车讲座沙龙,周末不定期组织参加比赛或远途骑游活动。”

  从自己骑行到带领一群人骑行,童生辉多了一份责任感:结合无车日、三·八妇女节策划公益推广活动,去街镇推广绿色低碳出行。如去年组织的“怀旧慢骑”活动,车手脱去专业自行车装扮,穿上背带裤,戴上红领巾,“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儿时与单车相伴的美好回忆,于是我们想卸下这些专业行头,走进日常生活,带大家一起回到儿时的自行车时光。”

  每个参与骑行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有的只是休闲玩玩,对参与比赛比较抵触。如何引导不同层次的车友,童生辉最有力的方法是当“代言人”,用自己的行动一次次影响着车友。今年7月,他参加了内蒙古铁木真山地车挑战赛和草原马拉松极限挑战赛,三天里完成了200公里的山地车草原骑行和42.195公里的草原马拉松,获得“草原王”奖牌。童正辉身上的正能量,还吸引了一个女孩的目光。

  现在外出,童生辉想得最多的是这里能不能骑行。他已经带领车友们完成了环台湾岛和环济州岛骑行,“北海道、冲绳都在计划中,我的梦想是骑一骑环法路线。”

  童生辉

  心得

  对于刚入门的车友来说,树立安全理念是第一位的。自行车是项讲究团队精神的运动,建议车友加入俱乐部骑行,一个人骑行危险性也大。在团队骑行中跟骑很有讲究,跟着领跑的“破风”手,他能帮助身后的队友减小空气阻力、节省体力。但是跟骑需要骑行达到一定的水平,否则也容易发生危险。

  其次,循序渐进,避免受伤。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机能、训练方法都要有所了解。

  最后我想说,每一个骑行在路上的人都要感谢身后的家人,因为有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才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如果可以,请带上他们一起去骑行。

  运动

  酷爱骑行的“童主播”环台湾岛骑行。(本报记者 秦东颖)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