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梁家五代人与故宫的故事
//www.workercn.cn2015-10-0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二)

  2007年,84岁的梁匡忠离开了这个自己眷恋的世界。有媒体报道说,海峡两岸最后一个见证故宫文物南迁的故宫人走了。

  1946年,为表彰有功之臣,政府颁发了“抗战胜利勋章”,那志良和欧阳道达作为护卫故宫古物南迁的代表获此勋章,而当年17岁的梁匡忠正是在他们两位的推荐下于1941年成为故宫博物院的一员。

  梁金生说,父亲与四川的感情最为深厚,他在那里成为故宫文物的守护者,也在那里娶妻生子。因为战争中总是辗转漂泊,为了有所纪念,父亲便以所到之地给孩子们取名:长子在峨眉出生,就叫梁峨生;二女是国宝迁徙到乐山时出生的,叫梁嘉生(乐山古称嘉定);后面两个孩子,是抗战后文物返运南京后出生的,所以分别叫梁金生和梁宁生;1953年开始,故宫文物陆续北返,梁匡忠也调回北京工作,这时又有了一个小儿子,故名梁燕生。

  梁匡忠后来回过乐山,梁金生和姐姐也于几年前去看那些做过文物库房的地方,“蜀犬吠日。很多乡亲们都记得那时候只要一出太阳,父亲和其他看管员就会把文物拿出来晾晒,以防潮防湿。那时给文物吹吹风晒晒太阳是件大事,得有警力在四周保护。尤其是书画、丝绸类的文物,本身北方到南方容易潮湿受损,同时还要防白蚁、防鼠类,每一个故宫人都如履薄冰,唯恐它们有丝毫的损坏。”

  1949年,与父亲分别后,梁匡忠一直留守在南京,参与主持三批留宁古物拣选、装箱、押运的北返工作,直到1953年才调回北京,继续负责相关文物的清点、定名、检验工作,直到2002年彻底退休。

  1987年一位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过的武先生来北京故宫参观,梁金生用繁体字写了封信,拜托武先生转交给台湾的亲人。然而那时祖父祖母都已故去,梁家后人也没有在台北故宫工作的,几经辗转,家书才转交给他住在台南的哥哥梁峨生。

  第二年,离开大陆近40年的哥哥梁峨生回来叩拜父母。“父亲听着哥哥讲爷爷奶奶去世的经过,很久都没有任何的表情,呆呆地说不出一句话。现在大哥梁峨生每隔几年就能回一次内地,我们有空也常去台南看他。”

  梁金生说,父亲就是故宫最最普通的一员,但他们那辈人对于故宫的爱是“从一而终”的。“父亲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能够在父母身边尽孝,他最大的愿望是分隔两岸的故宫文物能够一起在北京办个展览。”

  (三)

  1979年7月9日,30岁的梁金生从内蒙古插队返京后,到故宫博物院工作,成为梁家的第五代故宫人。

  梁金生至今记得刚被故宫录取时,父亲有好几天都掩饰不住的兴奋。“我也很高兴。打小给父亲送饭,天天都能穿过故宫,对那里的一切都有深厚的感情。当时家里离故宫很近,第一天上班,我一路骑车只用了10多分钟就到了。看着故宫的那扇大门缓缓打开,还是很不平静的。”一年又一年,骑车渐渐成为一种习惯。虽然住的地方离故宫越来越远,车程从10分钟变成20分钟、半小时,再到现在的一个小时,但和许多故宫人一样,梁金生一直都坚持着骑车上下班。

  刚到故宫的时候,他只是工程队的一名普通工人,负责古建维修。1984年,被调到保管部工作,负责故宫150多万件文物的保管、征集和抽查工作,才有幸见到了爷爷和父亲一起守护过的南迁文物。

  上世纪90年代梁金生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发现许多文物的编号与北京故宫的老账目一模一样,真是百感交集。故宫副院长李季曾说,梁金生把文物的编号看得比命还重,若想让他销一个号或者增加一个号比登天还难,简直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架势。正是在梁金生担任文物管理处处长期间,故宫用将近7年的时间,完成了建院以来最为彻底的一次文物清理工作,摸清了家底儿,为180万件(套)藏品配好了身份证。

  梁金生现在每天依然和过去一样骑着自行车进入东华门,沿着筒子河向北行,经过俗称的“三座门”,拐进树影婆娑的宫廷部,走进自己熟悉的办公室,整理那些别人看起来极其繁琐枯燥的数字。

  这里离故宫当年存放《四库全书》的文渊阁并不远。每次经过,梁金生都会猜想爷爷梁廷炜1949年押送它们到台湾时的情景……

  对于即将建成600年的紫禁城来说,梁家五代的故事其实并不能算得上是传奇,不过,其所浓缩的风云激荡亦足以折射出悲欣交集的家国命运。 (图片均由梁金生提供)(杨雪梅)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