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把红墙里的殿宇还给游客(图)
//www.workercn.cn2014-10-21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2012年初,我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成为一名真正的“故宫人”,可以说,每一天的感受都是新鲜的、紧迫的、深刻的。几年过去了,我走遍了故宫的上万间房屋,在不断走访、研究和实践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的细致、复杂和敏感,以及身为“故宫人”的付出和不易。可以说,故宫博物院开展每一项工作,往往都深刻而多样地交织着“两难”问题,都需要“左顾右盼”,三思而后行。

  作为一个管理者,所有的决策必须解决“以谁为中心”的问题。以观众为中心,提高服务水平就有无限广阔的空间。任何一处文化遗产地,不能说参观的人多,环境和服务质量就要下降,如果这样,遗产和观众都没有尊严。

  过去观众到故宫,高峰时得花一个多小时才能买到票,两个小时才能进去参观。如今,故宫的售票窗口从过去的16个增加到34个,大部分观众3分钟内就可以买到票,参观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故宫博物院一直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呼吁更多观众能够通过网络预约途径购票,这样既能从容合理地安排出行,又能免去买票排队之劳苦。相信再有几年时间,在不断尝试、摸索、创新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一定可以实现限流分流,保证故宫和观众的安全,提升服务质量。

  过去,御花园到处都是铁栏杆,只有一条逼仄的石子甬道,观众累了,就坐在栏杆上、蹲在地上。现在,我们把大量的栏杆拆除掉,扩大了空间,摆放了许多圈椅和树凳;以前,端门至午门区域一把椅子、一个凳子都没有,现在有200把椅子,同时在56棵树下,都做了一圈可以坐12个人的树凳,让大量观众得到了休息。

  扩大开放区、“把红墙内的殿宇还给观众”,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近10年间,故宫开放区域已从30%提高到现在的50%以上,而未来故宫对公众开放面积大约会占全部面积的80%左右。

  目前正在建设的西河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建成后院内占用古建筑的文物科技保护部门将全部迁至此处,工作流程得到整合,工作环境也将得到有效改善。此外,如能复建故宫筒子河与紫禁城城墙之间的围房,不但可以再现当年紫禁城的完整景观,而且可以将故宫博物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机动车全部搬出紫禁城,在这些围房内安排。这样将减少紫禁城已经不堪重负的压力,有效扩大故宫博物院对观众的开放空间,真正实现“把红墙内的殿宇还给观众”。

  民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也理应是文化遗产的使用者和守护者。

  持续7年的大规模藏品清理工作,使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数量从100万件增加到180余万件,每一件实物和目录准确对应,第一次向国家、向社会交上了一份翔实、准确的文物账目;历时10多年的故宫古建筑整体修缮工程,从午门到神武门,包括太和殿在内,让绝大多数古建筑得以保持健康的状态;2013年开始试行周一半天闭馆,到今年正式实行周一全天闭馆,让“连轴转”的紫禁城和文物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时间;2013年4月获批的“平安故宫”工程,每个阶段性成果的收获,无疑都为故宫博物院多添了一分安全。

  壮美的紫禁城让我为之深深着迷。这里,高低错落庭院各异、春夏秋冬景致不同,红墙黄瓦碧水环绕、山石花木点缀其间,移步换景、韵味不同。清晨的空旷宁静,黄昏的温暖安详,雨季的烟雨迷蒙,雪后的纯净肃穆,都让我为之沉醉。这里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永远属于全人类。我们都只是故宫的“看门人”,是中间的传承人,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