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留法博士张重生回报家乡 青年教授的“大数据”梦(图)
//www.workercn.cn2015-11-30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更多

张重生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摄

  他成长于河南的农民家庭。19岁,他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省城大学生;23岁,他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26岁,他放弃留京工作机会,赴法国留学攻读博士;28岁,他获得2010年度法国数据挖掘会议最佳学术论文奖。

  他曾有机会选择留京做一名体面的金融白领,也曾有机会在欧洲做一个赶潮流的海外华侨,也更有机会选择一份高收入大平台的工作,以此来弥补数十年来物质生活匮乏的求学岁月。

  但是,在30岁的那年,他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河南,以一个教书育人的身份开启了人生的崭新篇章。

  他就是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大数据团队带头人——张重生。一个立志从事科学研究,为祖国、为家乡培养更多大数据人才而奋斗的有为青年。

  不因贫穷而退缩 誓为梦想而前行

  张重生出生在河南南阳的一个普通村庄,父辈三代都是农民。他说,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家中那个由砖和土胚混合而成的瓦房,一到雨天就开始漏雨,总担心房子会塌。

  为了补贴家用,父亲总是外出做小工,推着小车给人家拉木头,这一跑就是100多里地,一天一夜极少休息。后来父亲又经常跟同村的人一起外出收皮毛。即便这样,不识得几个字的父母也从来没有过让张重生外出打工的想法,相反,父母极少让他做农活,和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好好上学。

  “父亲的朴实和拼搏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虽然天资算不上聪明,但是我从上学以来都是最努力的学生。小时候没有那么多书给我看,我就背教材,我可以把整个英语书都背下来。”张重生记得有一年春节,自己带着礼品串亲戚,却因为在坐在路边看一天书而把正事给忘了。

  天道酬勤,2001年高考,张重生成为了当年村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金榜题名的喜讯让张重生的父母很是欣喜,但数千元的学费让这个本就贫苦的家庭雪上加霜。“那时我很清楚的记得,父母几乎是把所有能借来钱的人家跑完了,最终的学费就是一百两百兑出来的。”就这样,张重生第一次来到了省城,开始了大学生活。

  “我在上大学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计算机。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刚上大学时,有的同学都已经能够编程,而自己连鼠标左击右击都不分。”大学前两年,张重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不断请教老师同学,上课把学到的知识都全部掌握,下课一头扎进实验中,不厌其烦地练习和实验,最长的一次,他在实验室待了两天两夜。大二时,他的专业能力就已经排在班级中上游。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明白父母供他上学读书的不易,所以大学期间他就开始做兼职。从读研开始,他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