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学:边境线上的扫雷人(图)
//www.workercn.cn2015-12-07来源: 京华时报分享到: | 更多 |
■记者手记
愿雷场早日扫清
山高、路远、雾大,这是八里河村给初到之人最为直观的印象。绿油油的菜地,环绕谷底的苗族民宅,弯弯曲曲的小路连通各家各户,正可谓“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用村民的话说,这里是纯粹的原生态,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自家种的米,炖的是自家养的猪、牛。也正是这个“原生态”,让村民时常遭到外人的嘲笑,“不就是穷嘛”。
除了山里的地雷、路边的石碑,和个别村民保留下的火箭弹外包装,战争的元素在这里已不多见。当然,也只有年轻人手中的智能手机和少数村民家中的摩托车,才能让人感受到一丝现代生活的气息。
在这里,村民习惯把自己称为“边民”,把远离边境的地方称为“内地”。和“内地”的农村一样,他们也把土地视为立身之本。而在这里,土地正是最金贵的东西。
村长王开富说,八里河村有耕地、集体林地共2000多亩。村里人种植蔬菜、稻谷、玉米,饲养猪、牛、鸡等家畜,大多只够自给自足。
“现在,年轻人能读书的读书,读不出去的也都在外面打工”,村里的残疾人代表王清明说,“剩下的都是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还有像我一样的残疾人”。
王清明说,他痛恨战争,恨它夺走了梦想、健康甚至生命。“不过,战争让外国人再也不敢欺负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公路,让我们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回忆起几年前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的情景,王清明的眼睛湿润了。
如今,村里因触雷致残的33名残疾人,每年都能享受政府下发的三种补贴。但这里仍能看到带着假肢的村民们在田间劳作,甚至上山拾柴、修剪树木。
夕阳下,执行第三次边境大扫雷任务的部队正在开展训练。刚刚从昆明更换假肢归来的村民坐在村口,远远地望着,他们期待着扫雷部队能早日扫清雷场,赶走这笼罩在八里河村上空20多年未散的阴霾。(京华时报记者韩天博)
编辑:尹文卓
【人民英模】于化虎 | 2009-09-01 |
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王杰 | 2009-09-01 |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八女投江、于化虎 | 2009-09-01 |
山间铁路排险情 全靠这群“山猴子” | 2009-09-01 |
成都军区某工兵团维和纪事:臂上国旗 永志... | 2009-09-01 |
巧媳妇“排雷” | 2009-09-01 |
93岁老兵忆浙赣战役:埋雷炸死日军“军部... | 2009-09-01 |
“侦察英雄”隆志勇的铁骨柔情(图) | 2009-09-01 |
春节守岗在海外:为了祖国的担当(图) | 2009-09-01 |
马里丽笙酒店恐怖袭击中3名不幸遇害中国公... | 2009-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