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丹东一家亲”慈善义工站:走访帮助抗美援朝老战士
//www.workercn.cn2016-04-1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丹东一家亲”慈善义工站工作人员,走访汤山城镇的老战士徐第。江晓飞摄(人民视觉)

  抗美援朝老兵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从2015年5月16日慈善义工站正式授旗仪式启动以来,辽宁“丹东一家亲”的义工们先后走访了丹东市曾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孙景坤等23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联系到100多名老战士,留下了5000余张图片和2000多分钟的影像资料。

  为志愿军老战士提供帮助,不给历史留遗憾

  “丹东一家亲”慈善义工站,因一件偶然的事件成立。义工站发起人、丹东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副主任崔瑞介绍说,2014年12月,振兴区一位女子汤某遇害,她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金娃也受到了严重伤害。金娃的父亲早已因病猝死,只剩下年迈贫困的爷爷奶奶照料他。崔瑞在微信上发起了爱心救助。募捐过后,大家觉得这份爱心可以继续传递下去。于是,“丹东一家亲”慈善义工站正式成立,并在市慈善总会注册,成员由十几人扩大到上百人。

  军人出身的崔瑞知道,丹东因为抗美援朝闻名于世,可当年“最可爱的人”现在都身在何处,过得如何?丹东民间至今还没有一个真正的组织专门为志愿军老战士提供帮助。为了不给历史留遗憾,“丹东一家亲”慈善义工站开启了新的义工慈善航程。

  老家在山东省乳山市焉家村的焉明泉烈士已经牺牲62年。他的家人始终不知道他埋葬在丹东的什么地方,曾寻找8次未果。崔瑞接到求助信息后,联系到抗美援朝纪念馆的陈琳和丹东日报记者刁庆峰,几番努力,最终找到了烈士焉明泉的墓碑。

  去年4月,“丹东一家亲”慈善义工站28名爱心人士专门制作了一个“烈士英灵永存!志愿军永存!”字样的横幅,陪伴烈士亲人一起祭拜。义工站还借走访之机,积极和老战士及家属沟通,如发现有价值的文物,也会劝说他们将文物捐献给抗美援朝纪念馆,留给后人参观纪念。

  同年6月,“一家亲”成员走访了家住九连城镇窑沟七队的王居臣老人。老人是丹东市九连城镇目前唯一健在的新中国成立前入伍老复员军人,在参加解放锦州战役中负过伤,因为在特殊年代帮助过地主婆被开除党籍。后来省里派人调查予以平反,但至今仍没恢复党籍。91岁的老人眼含热泪,“我今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恢复党籍,加入中国共产党。”老人哽咽着说。在场的每一名义工站人员都感动不已。

  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为尽快完成他的心愿,在去年6月30日,崔瑞就把老人入党申请书连夜写好递交九连城镇党委。事隔两天,他再次来到老人家,老人用颤抖的双手在草拟好的入党申请书上签字,激动地连声说,“我愿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把余下的几年全部奉献给党。”

  寻找散落于乡间的志愿军老战士,留下文字和影像资料

  义工站每次到志愿军老战士家走访,都要提前寻找、确认。怎样才能找到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那些散落于乡村田间的志愿军老战士,甚至是一些贫困的老战士们,还有一些隐姓埋名的老英雄们有很多在民政局备案的资料不全,只能靠义工站自己去寻找。

  崔瑞先是发动身边的人寻找线索,得知同事苏伟的父亲就是一名志愿军老战士后,立即请苏伟联系他父亲苏源发老人。和老人交谈后,竟有意外收获。苏源发老人曾是志愿军联络员,他可以联系到20多名志愿军老战士。据苏源发老人回忆:10年前,他还可以联系到130多名老战士,但10年的光景,已经有100多名老战士相继辞世。志愿者们愈发加快了寻找的步伐。

  成员们集思广益,制作了很多图片和资料,大力宣传“致敬最可爱的人”活动,“睛彩丹东公交频道”也帮助发出了寻访志愿军老战士的微信呼吁。“丹东七彩义工站”“818义工站”等团体、当地企业也踊跃加入。活动一时间在全市迅速扩散开来,很短时间内,义工站成员先后走访了8位志愿军老战士,搜集整理了1.5万字的文字资料、400余张图片和200多分钟的影像资料。

  谈及受访对象,崔瑞印象最深刻的是孙景坤老人。在位于振兴区福寿路的丹东市养老院内,92岁的孙景坤老人听说有人要来听他讲战斗故事,坚持换上军装。虽刚刚出院不久,身体较为虚弱,但他聊天时依然精神矍铄。年岁已高、耳朵也有些背的老人,用洪亮的嗓音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曾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斗几十次,还作为志愿军英雄代表受到过毛主席接见。回到家乡,他将辉煌尘封在记忆里,隐功埋誉当了半个多世纪农民……(何 勇 姜虹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