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一位“老革命” 家宴新风俗(图)
//www.workercn.cn2017-02-02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除夕,家住浙江绍兴上虞区丰惠镇的刘占元、曾雪映见到了20名晚辈。一家四代人济济一堂,团圆过除夕。刘占元、曾雪映都已年近九旬,两人都参与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几十年来,虽然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朴素、务实的家风一直影响着这个家庭,除夕也不例外。

  除夕下午3点,在丰惠百灵路一幢普通的二层小楼里,刘占元穿上了一身呢料大衣,在做最后的清扫。已经88岁的他爬上凳子,取下了挂在墙上的相框,仔细擦拭着上面的一张张照片。相框里的不少照片已经年代久远,最旧的是一张塑封后的黑白照,照片里是两位身穿解放军服、挎着公文包与“盒子枪”的英俊青年,“左边的人就是我,当年我们冒着炮火,徒步南下3000多里,来到这里。”老人自豪地对记者说。

  刘占元老家在河北沧州南皮县。1946年,年轻的他毅然投身革命。1948年底,随着国家大江南北陆续解放,各级新政府亟须一批干部。刘占元响应号召,加入了当时的“南下干部纵队”,离开华北平原的家乡,徒步千里,南下来到浙东运河旁的小城丰惠,任职于粮管所,直至1990年离休。刘占元的老伴儿曾雪映祖籍江西,两人相濡以沫已经64年。

  到了5点,小城丰惠已经有些暮色,晚辈们陆续带着礼物过来拜年,有同样已经成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子女,也有刚满16个月、才学会走路的重外孙女儿,全家人济济一堂,老人很高兴,“好滴好滴,你们回来了就好,不用带这么多东西,家里都吃不完。”虽然在上虞生活了60多年,刘占元说话还是有明显的沧州口音。

  过去,刘占元家的除夕年夜饭一定是在家里,子女们各有分工,杀鸡、剖鱼、生火、洗菜……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他们的年夜饭也和不少家庭一样,转移到了酒店。订餐前,老人特意叮嘱子女两件事:1.菜品适量,绝对不能铺张浪费;2.年夜饭费用必须老人自己出。“爸爸很在乎这些,我们尊重他。”儿子刘文胜对记者说。

  在丰惠的一家酒楼,一家老小坐了两桌。没有摆满餐桌的盆盆菜菜,都是简单、细致的地方特色:小河虾、咸枪蟹、清蒸河鳗……大家热热闹闹地享受着除夕团聚的温馨,没有特别严格的敬酒礼仪,老人还主动给30岁出头的外孙倒起了酒。热闹中,刘占元、曾雪映接过了孩子们点上的烟,看着大家欢乐地做些小游戏、抢抢红包,一脸的笑意。子女们说,老人一般只有在特别幸福满足的时候才会点上根烟。

  年夜饭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光盘如约实现。老人着急回家,因为要收看新闻联播和春节联欢晚会,这是老两口几十年不变的习惯。在回家的路上,刘占元跟记者聊起了国家的新政策,还有北京的新变化,他清楚地知道今年底北京部分机关要搬入副中心,也知道京津冀一体化,并感慨这是造福百姓的好事。

  国家繁荣昌盛、社会风清气正、家庭和睦幸福,这或许是他们这一代老革命人的最大愿望。

  本报记者 张航 J067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