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家杨丽萍:跳舞是我生命的需要
-
宋小明:用农民的语言写农民的歌
宋小明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宋扬是抗日文艺宣传骨干,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歌曲》编辑部等单位工作,母亲在中国剧协工作。写歌词,宋小明算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三九天挖穴整地,穿着单衣还直冒汗。”
“看着树苗一年年长高,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
“这片林子是我们勒紧裤带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
①20世纪70年代,原林场副场长、高级工程师张培从在林场劳作。
②20世纪80年代,林场职工在野外生火用餐。
③2003年3月,界巴冲林区职工张绍龙、徐玉杰把生活用品挑上山。
④2017年8月,林场职工郑天才、柳士宽在检查林区间伐生产。
⑤2017年12月,界巴冲林区职工陈其明、张可福在防火瞭望哨值班。
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黄柏山林场,追寻这片远近闻名的林场的历史印记,在几位老林业工人的讲述中,那些筚路蓝缕、接续奋斗的点滴被一一展现。
青丝变白发,荒岭成林海,60多年弹指一挥间,大别山脚下的这片土地披上绿衣,惠泽周边百姓,其所属的林场更是蝶变为全国林业经营样板。这背后是几代林业人的苦干、巧干与敢干。青山常在,青春不老。他们,用60多年的守望与担当谱写了一首“绿色进行曲”。
“大伙儿不比旁的,就比干活”
“山高坡陡石头多,葛藤茅草满山窝,年年冬天一把火,漫山遍野赤裸裸。”历史上,黄柏山曾因战火和砍伐等原因,几十座山峰的树木所剩无几,只留下陡石和荒草,水土流失严重。
20世纪50年代,为响应国家“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号召,商城县国营黄柏山林场成立,在这个“一脚踏三省,两眼观江淮”的大别山深处,一场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开始了。
“初建场时只有7个人,后来县里抽调了数百名社员,在场部背后的山坡栽植3000多亩杉木苗,这是黄柏山历史上第一片人工杉木林。”重回曾经用脚丈量过的林场,年近八旬的第一代林业工人熊笃开在郁郁林海中,徐徐打开记忆大门。
当年,熊笃开走了两天两夜才到林场。
“没电,就用油松照明;没粮,就啃窝窝头,采野果充饥;渴了,就喝口山沟水……”那时,林场的办公地在一座老庙里,在居无定所的条件下,熊笃开和工友们搭草棚、睡地铺,与荒山作伴,和野兽为邻。
一开始,林场没有苗木,没有路更没车,所有树苗都靠人从30公里外的乡镇挑上山。
“星夜出发星夜归。如果苗木不尽快栽下去,晒成干的,存活率就会非常低。”熊笃开说。为了栽树,人人手上磨出了血泡、挂起了老茧,脸由白变红、由红变黑。
当时有一首打油诗特别能形容林业工人的苦:“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炭的,仔细一看是林管站的。”
然而,艰苦的生活磨灭不了他们火热的激情。熊笃开的眼里亮光闪闪,“那会儿,磨刀石可金贵,俺们中午一下工都抢着去磨刀。大伙儿不比旁的,就比干活,我比你干得多,我就光荣。”
凭着这股拼劲,他们让近6万亩山林披上绿装。
“牙缝里省出一片林子”
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面积人工造林基本结束,黄柏山林场到处生机盎然。不过,这时人与林的矛盾显现了。
对当地老百姓来说,林场的树木是他们眼中的“钱袋子”“盐罐子”。一些村民偷偷上山砍树,趁着夜色运到外地卖钱。为了护林,每个林区都安排三四十个护林员昼夜不间断地巡逻。
林场场长丁大军告诉记者,当时许多护林点不通水电,烧饭用水都得到河沟里挑,一个月就得下一趟山到20多公里外的地方挑粮食。白天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晚上还要与盗伐分子周旋,由于夜间山上行走不便,往返护林点休息非常麻烦且耽误时间,“许多人带着被子,困了就找个地方席地躺下。”护林员吕世江在护林时,曾被盗伐分子绑在树上,饿了一天一夜,第2天才被发现。
20世纪90年代末,偷树现象渐少,护林压力减轻,但林场经营却陷入困境。当时,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改革后,都要自己“找饭吃”,一些林场陷入“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恶性循环。
2002年,余英禄“接掌”林场时,这里已揭不开锅:员工工资发放不到一半,外面欠账近百万元,年底财务账户上5000元都不到……
痛定思痛。第2年,黄柏山林场在河南率先“吃螃蟹”,推行国有林场人事改革:一批人守业,一批人离岗,一批人另谋出路。
“把这些树像孩子一样抚育了几十年,为‘吃饭’把它砍了,真不忍心,职工们宁可人下岗也不让树下岗。”余英禄说,没有一个分流出去的职工去他的办公室“讨说法”,为保护这片林子,一些人选择牺牲自己,他们一步一回头,舍不得、放不下的仍是亲手栽下的一株株树木。
“当年就省下100多万元,相当于把500亩以上40年成材林留在了山上。”余英禄说,“我们定下原则,林木蓄积的消耗量一定要小于增长量,有多少钱就发多少工资,这片林子是我们勒紧裤带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逆流而上接下“烫手山芋”
创业艰难,守成更难,转型发展最难。能吃苦的林业人敢想更敢干。
2007年,黄柏山林场刚刚走出困境——第一次有能力还贷170多万元并争取到600万元项目款。当时,我国的许多林场都在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山场出租以减轻压力。一个“租赁山场,扩张规模,荒山造林,培育资源”的大胆想法却在余英禄的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
对一些人来说,那笔钱还没有捂热,接下这些“烫手山芋”会不会“败光家底”?逆流而上的余英禄压力不小,但始终没有动摇。
在他的推动下,黄柏山林场与周边4个村组达成协议,投资400多万元,租赁山场4.1万亩并实施荒山、低产次生林改造等。这在全国都没有先例。
由一个小型贫困林场蜕变为拥有10.6万亩后备资源的中型林场。地盘扩大了,让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成为余英禄的心头大事。
2013年,余英禄等人提出“跨省办旅游”的大胆构想,让两个林区连成一片。当年,湖北麻城狮子峰林场与黄柏山林场旅游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联手打造黄柏山狮子峰景区。如今,这个景区已成大别山核心景区。
“全国几千家国有林场中,林地相连却分属不同省份的林场很多,两个林场与同一家旅游公司合作,两地政府协力打造同一个景区的却仅此一家。”湖北麻城狮子峰林场党委书记王建朝慨叹说。
由“砍树卖树吃饱饭”到“看树观景吃好饭”,几代林业人闯出一片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日子越过越美。
2016年,黄柏山林场与获得“地球卫士奖”的塞罕坝林场一起成为国家林业局向全国推广的森林经营样板。
制图:陈子蕴 受访者 供图
宋小明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宋扬是抗日文艺宣传骨干,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歌曲》编辑部等单位工作,母亲在中国剧协工作。写歌词,宋小明算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黄章宇,男,1990年出生,宜章县梅田镇梅田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后,前往广州走上销售菩提子的电商之路10月9日一大早,位于宜章县梅田镇的郴州发烧工艺品有限公司里,3名网络主播开始她们一天的工作,直播销售公司生产的菩提子饰品、坐垫及砧板。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一家家中央企业勇于担当、顽强拼搏,带头推进复工复产,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正常,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经济基本盘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