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人的“四世同堂”
“我83岁了,还想再努力努力,拍两部人物片,巴金、夏衍。黑泽明85岁还拍呢。”中国影协顾问丁荫楠说。
-
杨立新:演好胡同戏功夫在“诗”外
对年轻人,杨立新建议他们要多下点“笨功夫”,还要知道下在哪里,“功夫在诗外,人物的后景越多,戏才越好看。”
面带护具,双手各执一把焊钳,在左右手灵活的配合下,焊花四处飞溅,焊品也逐渐成型……这是12月1日,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培训中心高级技师陈建平,向2020河南“中国梦·大国工匠篇”采访团的记者们展示自己双手焊接绝活时候的情景。
陈建平日常惯用右手,但他拿起焊钳进行焊接时,两只手一样的灵活,焊接的成品根本看不出任何的差别。
“当初为了提高效率,就有意识的去训练左手的焊接技术,时间长了,也就做到了。”陈建平说,双手焊接法将工作效率整整提高了一倍,现在他也会有意的去让自己的徒弟做一些左手的练习,达到“一心二用”的效果。
接过父亲的“焊枪”,学会师父的“绝活”
“一晃26年过去了,这把焊枪还是从我的‘父亲’手中接过的。”回忆起自己的从业经历,陈建平十分感慨。
那是1994年,陈建平刚刚17岁,父亲从单位退休,正在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子弟学校职高班学习电焊的陈建平从父亲手中拿起“接力棒”,成为了一名电建工人。
“你还要不断地学知识、练技术,只有勤学苦练,比别人多下功夫多流汗。”在父亲的殷切盼望和谆谆教导中,陈建平开始了勤学苦练的焊工生涯。
1996年,陈建平参加三门峡铝厂自备电厂建设,在那认识了自己的师傅苏长为。作为工地上唯一的高压火焊工,苏长为见陈建平对焊接悟性高、爱钻研,便有意栽培,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焊接操作方面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陈建平。
在师傅指导下,陈建平很快熟练掌握了各种位置的仪表管焊接方法,成为工地上第二个高压火焊工。
在跟着师傅学技术的同时,陈建平还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理论知识,啃下了《焊工基础知识》《焊工学》等书籍,并通过刻苦钻研,掌握了“热处理”“无损检测”“金属检验”等多项专业技术知识,还通过考试获得了大专文凭,补齐了技校出身的他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短板。
寒来暑往,经过多个工程施工锻炼,陈建平掌握了氩弧焊、焊条电弧焊等越来越多的焊接技术,到23岁时,他已经成了工友眼里一个年轻的老高压焊工。因为焊口工艺好,合格率高,他总是受到项目部和甲方的表彰奖励。
从1996年第一次在三门峡参加电厂工程锅炉焊接施工算起,24年来陈建平的足迹遍及三门峡、焦作、南阳、信阳、新乡、洛阳、郑州、海南、新疆等地,先后参与了20 余座各类型火电机组建设,安装锅炉机组近2万兆瓦。
“我83岁了,还想再努力努力,拍两部人物片,巴金、夏衍。黑泽明85岁还拍呢。”中国影协顾问丁荫楠说。
对年轻人,杨立新建议他们要多下点“笨功夫”,还要知道下在哪里,“功夫在诗外,人物的后景越多,戏才越好看。”
循着山脚水泥路,绕过一弯不大的水塘,再翻过几个缓坡,极目之处尽是果树,在南方阴冷的初冬,绿意不减。果农在埋头忙碌着,有的在套果袋,有的在挖地里的芍药根。
他们一个叫韩东成,一个叫范超。2015年,一同步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个学光学,一个学等离子体物理。在学期间,创业、创新的梦想,开始在两人心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