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玉波 通讯员魏银明)近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法院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揭牌,工作室以“法院+工会”工作模式为基础,依托工会贴近基层劳动者、擅长群众工作的优势,以及法院在具体劳动争议案件调解中的权威性、专业性,有效引导职工依法理性维权,共同推动劳动争议高效化解。
劳动争议案件多涉及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社会保险等职工切身利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复工复产形势下,如何不断提高化解劳动争议的效率和水平?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制度充分发挥了工会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降低了维权成本,最大特点就是快捷,一些事实明确、双方争议较小的案件可在几小时内就得到解决。
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内蒙古是试点省份之一。设立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旨在进一步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委托调解、司法确认等服务,实现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的优势互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近日,锡林浩特市一家企业的4名农民工高高兴兴地拿到了被企业拖欠的7万多元工资。
据了解,李某等4人多次请求企业支付工资,企业均以各种理由推诿,李某等人无奈向法院提起诉讼。锡林浩特市法院将该案交由市总工会调解。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提醒企业应按时足额向农民工支付劳动报酬,如果恶意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将被纳入劳动保障失信“黑名单”。经过调解员耐心细致做工作,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企业以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拖欠的工资。
“就劳动争议案件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调解。因为,与用人单位对簿公堂,时间、金钱和人力成本都很高。”锡林浩特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王卫华认为,工会与法院共建的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不仅能推动劳动争议案件快速化解,还能减轻司法部门的工作压力。
据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已在40个旗县(市区)重点推进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自治区总工会列支4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调解员办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