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式”化解,消弭矛盾于无形
宁波推进劳动争议“工会+人社+法院”调裁诉对接
浙江工人日报讯 “遇到劳动纠纷,找老李!”在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这几乎是工友们的共识。
老李,即“老李调处工作室”负责人李国友。2002年,他从自己所在企业开始,将调解职工劳动纠纷的范围扩大到街道的大部分企业。18年来,共成功调解了近千件劳动纠纷,广受职工信赖。
8月20日下午,宁波市劳动争议调裁诉联动化解现场推进会在奉化召开。全市各区县(市)总工会、人力社保局、法院等调裁诉三方相关负责人,齐聚在“老李调处工作室”,向老李取经。
除了老李,还有老庄、老何……在奉化,像这样以领衔者姓氏命名的工会劳动关系调处工作室不止一家。
近年来,奉化立足镇(街道)、片区(行业)、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在全区13个镇级总工会均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基础上,成立了4家镇级工会劳动关系调处工作室、4家行业(区域)劳动关系调处工作室、1192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构建起工会劳动关系争议调解的“三道防线”。
“‘小三级’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了工会的组织优势,整合了力量,为劳动争议调裁诉联动化解机制打下良好基础。”奉化区总工会负责人表示。
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11地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宁波被列为全国3个试点地级市之一。
奉化区,成为了宁波市积极探索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的“实验田”之一。
4月底,奉化区劳动争议调诉对接工作室在奉化区人民法院成立。不少经验丰富的工会“老娘舅”加入了法院的诉前调解团队,更柔性地调解,让不少本要“法庭上见”的劳动纠纷得以有效化解。缓解公共司法资源紧缺压力的同时,也让工会调解工作有了法律武器。
“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不履行,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奉化区总工会负责人说:“多方共赢的劳动争议调裁诉多元化解机制,可实现大量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据了解,自被确定为试点地区以来,宁波积极探索劳动争议调裁诉对接试点工作,有效构建“工会+人社+法院”三方调裁诉对接格局,打造“全链式”劳动关系矛盾化解机制,基本实现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程序衔接、制度融合的试点目标。奉化、鄞州、宁海等先行地均涌现出不少劳动争议调裁诉多元化解典型经验。
目前,宁波市本级和10个区县市均在仲裁院设立了调处对接工作室。两级法院、仲裁委在裁诉前、裁诉中,以委派调解、委托调解和协助调解等三种方式,将适合调解的劳动争议案件,直接移交工会先行调解,高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自去年11月以来,全市共移交328件劳动争议案件,成功调解266件,调解结案率为81%。
此次宁波市召开劳动争议调裁诉联动化解现场推进会,进一步提出了“2050”调处工作室三年建设计划,力争在2021年前完成20家市级和50家区县(市)级调处工作室的建设目标。至2021年底,全市规上企业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并加快向中小微企业延伸,向行业(区域)拓展,使劳动争议调裁诉联动化解成为全市各地各部门参与社会治理、服务“重要窗口”建设的切入点,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杜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