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刘月宁: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www.workercn.cn2014-01-17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更多

  用琴弦搭起中外音乐交流的桥梁

  2003年末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月宁申请到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进修一年的资格。2005年,刘月宁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李斯特音乐学院。

  “在那一年的时间里,我的眼界、对扬琴的历史和传承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还结交了东欧乃至西欧扬琴界的朋友们。一年期间,我开了十几场中国音乐会,遍访了临近国家的同行们,收获颇丰。”

  2006年4月20日,刘月宁作为第一位中国音乐家在李斯特音乐学院开办了第一场中国扬琴独奏音乐会。正是因为这场音乐会,2008年李斯特音乐学院重新建立了“民族民间音乐系”,让匈牙利大扬琴再次回到了李斯特音乐学院的课堂。进修期间,刘月宁还申请了匈牙利罗兰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成功获得了这一学位。

  通过这次的访问学习,让刘月宁越来越坚定的走在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路上。

  2008年,刘月宁申请了美国福特基金“亚洲学者”项目。因为该项目在中国只招五个人,所以竞争非常激烈。刘月宁回忆,面试时考官问她,因为项目都是独立研究,如果她语言不能表达的时候怎么办?刘月宁坚定地回答:“我不用语言,有音乐就足够了。”

  在印度德里大学音乐系,刘月宁以印度扬琴为课题,对印度扬琴的代表人物和历史发展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刘月宁经常去“福特基金”的办公室附近听音乐会,并且结识了后来与她有过合作的极具当地特色的Candy Brother组合,成为她汲取灵感的另一源泉。

  2009年5月4日,在印度加尔各答,刘月宁举行了中印扬琴第一次对话音乐会。随后在12月13日,刘月宁在国家大剧院又回请印度的音乐家们举行了一场名为“当东方与东方相遇”的音乐会。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刘月宁一直致力于中印音乐交流,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从2005年到2013年这八年的时间,刘月宁一直致力于搭建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平台,以及更层次丰富平台的内涵。刘月宁说:“虽然我很喜欢印度音乐家的文化,但是我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音乐家,时时铭记还有责任与他们分享中国的音乐文化。我很热衷做这些事情,作为第一个开启中印音乐对话大门的中国民乐演奏家,我很自豪,很骄傲。”

  从少年一举成名走到今天,一路36年走来,刘月宁跨越了狭隘的音乐界限,让更多的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可以尽情感受音乐。刘月宁说:“我今天的一切都是音乐带来的,我就是为音乐而生的。其实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缺少的只是坚持的人。”(记者 李拓)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