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英文版,将于3月18日在英、美同步上市。小说描述一位中国数学天才在特殊历史年代的破译生涯,在推出前夕受到英美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肯定,市场行情看好。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张颐武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从一个视角解开了“麦氏悬疑”成功走进海外市场的“秘密”:世界性的畅销题材加上恰到好处的中国特色。
比“猎奇”吸引人的是逻辑严密的悬疑故事
题材对路是最重要的一步。“麦家的小说聚焦谍战、破译、秘密,描写个体的人在这种高度压力下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畅销题材。”张颐武认为,“加上麦家所具有的出色的写作技巧和独树一帜的叙述特色,使他的小说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情节紧张诡奇,这些特质强烈地吸引国外读者。”
海外媒体的报道验证了这个说法,认为抱着猎奇心态的西方读者,可能会从麦家的作品中发现,中国式的悬疑故事同样让人欲罢不能。2月21日的美国《纽约时报》刊出标题为《一个中国谍战小说家笔下的秘密世界》的麦家专访,开篇便道出了《纽约时报》对麦家怀有浓厚兴趣的理由--“他在作品中所描述的秘密世界,是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所知的,外国人更是一无所知”,并援引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王德威的评论:麦家的小说艺术风格“混合了革命历史传奇和间谍小说,又有西方间谍小说和心理惊悚文学的影响”。此前,《华尔街日报》推介英文版《解密》时称,“从故事一开始,就让读者不得不参与到密码的破译中去”。
文化门槛和难度系数都刚刚好
“麦家受到欢迎的另一个要素是作品在通俗文学的外表下有着纯文学气质。”张颐武说,“我时常觉得侦探推理小说有一个麻烦,就是只有数学的精神,没有人性的情怀。但是,麦家的作品既有数学的精神,又有人性的情怀。他的谍战故事细致深入地观察人的欲望、人在各种环境下的变化。”他认为,麦家有一点像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在通俗文学市场和纯文学市场之间的一个交叉式的人物,对文学的把握非常精准”。
正是对交叉市场的精准把握,让麦家的作品有了“走出去”的可能:《解密》对于国外读者来说,文化门槛不高不低,难度系数正正好。
文化差异的门槛往往把大多数中国文学拦在了国门内。张颐武说:“比如,从通俗文学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好,中国人很爱看,但因为翻译的缘故,更准确地来说是因为一般的外国读者很难进入中国文化语境的缘故,它要打入西方市场就很难。从纯文学说,就连像莫言这样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外国读者要理解他作品中的人物和意旨也很难,比如《生死疲劳》里不停地变猪、变牛,看晕了。”(吴越)